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袁行霈:国学传承得慢慢来  2007-03-12 00:00:00

燕赵都市报北京电 “国学传承需要慢慢来,急不得。” 3 月 11 日,在河北团驻地,说到国学传承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教授袁行霈的语气十分平和。 最好认的代表 尽管袁行霈代表做事一向低调,不喜欢“出头露面”,婉拒了几乎所有记者的采访要求,但在

纪宝成:建议高考增加国学内容  2007-03-12 00:00:00

千龙网 3 月 11 日讯 作为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教育专家,纪宝成代表心系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人们注意到,此次“两会”上,他提出的“将传统节日定为法定节假日”的议案颇引人注目之外,他的有关“在高考命题中增加国学内容”的建议也引来了广泛关注。 纪

整理已收集到的彝文古籍竟需百年  2007-03-12 00:00:00

新华网北京 3 月 10 日电 “按每年翻译整理 20 卷计算,整理完现在收集到的彝文古籍要 100 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赫章县民委民族古籍翻译办公室主任龙正清希望国家加大对彝文古籍 整理的力度。 彝文是连续使用时间超过千年并至今仍通行的

古代诗词中的一分为三  2007-03-12 00:00:00

唐人徐凝《忆扬州》诗有句云: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扬州人很喜欢这两句诗,称扬州为“月亮城”,至今每年秋天举办“二分明月文化节”。不过徐凝的诗前面还有两句:“萧娘脸下难胜泪,桃叶眉头(一作“尖”)易得愁。”然则在徐凝的心目中,扬

班婕妤与《团扇诗》  2007-03-12 00:00:00

班婕妤,《续列女传》云:“左越骑校尉,班况之女。”是《汉书》作者班固的祖姑,其名已不可考,因其为汉成帝婕妤,故有此称。班婕妤为后人所知,在于她历经繁华萧瑟的生平经历和她那首著名的《怨歌行》(又名《团扇诗》)。 班婕妤的一生可以看作是古代后宫

细说水浒(四十三):《水浒》人物趣谈  2007-03-09 00:00:00

一部《水浒传》,厚厚三大本,洋洋百万言,写了从宋徽宗即位、高俅发迹到宋徽宗梦游梁山泊蓼儿洼前后二十五年之事,光出场人物就有七百二十五人之多。这么多人物一定有趣事可写,看我慢慢展示开来。全书第一个出场的是宋仁宗,他派人请张天师祈禳瘟疫,最后

残阳如血,照在权谋家的刀上——读《资治通鉴》随笔(七十七)  2007-03-09 00:00:00

【锐圆读通鉴随笔七十七】——李斯谏逐客 (前 237年)宗室大臣议曰:“诸侯人来仕者,皆为其主游间耳,请一切逐之。”于是大索,逐客。客卿楚人李斯亦在逐中,行,且上书曰:“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王乃召李斯,复其官,除逐客之令。……卒用李斯

元明两代一先生——王船山和《船山全书》  2007-03-09 00:00:00

2004 年,方克立给他的博士们荐书时候,推荐了《船山全书》。方先生说,吾老矣,不知道还能做多少事情!在完成已承担的一项研究计划之后,如有时间和精力,很希望能回到王船山,与《船山全书》相伴终老。他还说:“王船山是中国古代最渊博、最深邃的思想家之

国学热不过是一台“戏”  2007-03-09 00:00:00

有人说,传统在回归,儒学在复兴,用儒家话语构建新时代的理想蓝图时机到来了。果真是这样吗?“国学热”说到底是一台“戏”,是人文知识分子的一台戏! 尊孔读经的专业读书人,即尊孔读经近几年的确热闹,由此也带动了国学热持续升温,波及的范围更广。从季

明史热是流行的文化泡沫  2007-03-09 00:00:00

2006 年,出版界和网络上的明史热,已经让人戏称去年为“明”年。没想到今年一打头,湖南卫视播出 46 集开年大戏《大明王朝 1566 》把这股明朝热的火又烧旺了一把。庞大的观众群和引发的网络上的热烈讨论迅速让这部戏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明朝这个离我们不太

民间为啥一直将泰山视为“国山”?  2007-03-09 00:00:00

编前语: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山东代表团代表提交了将泰山命名为“国山”的议案。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国山”的议案。 我国目前还没有法律上定义的“国山”,但民间一直以来有“泰山”为“国山”一说。这是为什么呢?我

吐鲁番:历史之门正徐徐开启  2007-03-09 00:00:00

随着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校录工作的完成,吐鲁番又一次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 由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学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三个单位合作组成的“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整理小组”,经过一年多的辛勤工作,已初步完成全部新
140216818首页 上一页 856 857 858 859 860 861 862 863 864 下一页 末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