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人间佛——谭嗣同  2007-03-14 00:00:00

晚清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无一不与佛学有关。当时的中国,列强侵凌,社会糜烂,孔教式微,纲常败坏。大乘佛教的入世精神,契合了新派知识分子的救世利生、实现社会变革的精神需求,为之提供了打破纲常礼教、获取平等自由的精神武器。而康有为、谭嗣同、梁启

中国精神的关键时刻  2007-03-14 00:00:00

左传哀公六年,公元前 489 年,吴国大举伐陈,楚国誓死救之;陈乃小国,长江上的二位老大决定在小陈身上比比谁的拳头更硬。 风云紧急,战争浩大沉重,它把一切贬为无关紧要可予删去的细节:征夫血、女人泪、老人和孩子无助的眼,还有,一群快要饿死的书生。

诗词史上第一件专利:《诗词韵库》系统软件出版发行  2007-03-14 00:00:00

光明网讯 诗词史上第一件发明并获得国家知识产权专利的《诗词韵库检索与输入系统》(专利号: 200610087566.8 ),由光明日报记者、学者李树喜和赵京战共同创造、并已经制作成电脑使用软件,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制成光盘出版并公开发行。 该光盘软件包括《平水

武家精神儒家思想——春秋战国对日本人影响最大  2007-03-14 00:00:00

从“春秋战国”到“三国”再到“明清”,国内的“读史热”不断升温。作为历史上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邻邦,日本、韩国、泰国也长期以来热衷于对中国古籍的整理和挖掘。由于地理位置和发展历程不尽相同,三个国家对中国历朝历代的关注点和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每

司马南对话于丹:你的火是不是一种“媚雅”  2007-03-14 00:00:00

司马南 于丹 “过去只知道苏丹红,不知道‘于丹红’。” 3 月 13 日,一直处于风头浪尖的著名学者于丹做客千龙网,和“当代侠客”司马南针锋相对,对“于丹红”所引发的系列争议一一进行阐释。 于丹火了是否媚雅 问题一:有人戏称,北京排长队有两种现象:一

我为青铜器狂——记著名考古学家李学勤  2007-03-14 00:00:00

李学勤, 1933年出生。我国著名学者,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专家组组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评议组组长。他首次鉴别出西周甲骨文;他提出的“历组卜辞”观点,后发展为对甲骨研究有着重要影响的“殷墟甲骨分期两系说”;他以卓绝的古文字学养解读

略谈黄巢三首菊花诗  2007-03-14 00:00:00

黄巢爱读书,小时候读过一些经典与传述之书,能写诗。有一次,黄巢父亲与一老人以菊花为题作联句,那老人一时未就,黄巢在旁见了却脱口而出:“堪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赭黄衣。”黄巢父亲怪他不礼貌,欲教训他一通,那老人劝止说:“孙能诗,但未知轻重,

陆游和范成大  2007-03-14 00:00:00

都说文人相轻,自古皆然。然而我读史时常被古代大诗人之间的友谊打动,近读有关史料,南宋两位大诗人陆游和范成大的真挚友谊,在我心湖深处激起层层涟漪。 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府(今江苏苏州)人,生于靖康元年( 1126 年)六月初四日,曾作为

学者:昙无竭取经早唐僧209年  2007-03-14 00:00:00

在中国老百姓印象中,《西游记》中的唐僧(玄奘)似乎是西天取经第一人。有学者指出,其实东北和尚昙无竭一行 25 人,早在公元 420 年就从幽州龙城(现辽宁省朝阳市)出发西行取经。这比唐僧西天取经足足要早 209 年。 据新华社沈阳 3 月 13 日电,朝阳北塔

台湾故宫博物院建立的来龙去脉  2007-03-14 00:00:00

1948 年秋天,国民党政府行政院(政府的行政机构)向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下达了一道紧急命令,要求后者为北平故宫博物院的文物精品编制一份名单并配以详细说明,同时准备安排这些文物用飞机分批运往南京。此时的国民党政府正在制定预备方案,打算从中国东海岸

细说水浒(四十五):《水浒》里的梦  2007-03-13 00:00:00

有人说,中国古典小说都是“梦”。小说中的梦,是“梦”中之梦。写梦是中国古代文学家的拿手戏,这话一点不假。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写梦的作品是能随手拈来的:传奇小说有南朝刘义庆的《枕中记》、李公佐的《南柯太守记》、元代郑光祖的《倩女幽魂》;戏剧有
140216818首页 上一页 853 854 855 856 857 858 859 860 861 下一页 末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