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黄帝纪元”从何谈起?  2007-03-06 00:00:00

近日,某位教授倡议,为了体现中国文明的源远流长,中国应该把历法改为黄帝纪年。此事在网络上引起很大反响。网络调查的结果表明,同意改历的人数居然占了上风,这就有些乌烟瘴气了。其实,这件事很无聊,理论上没有根据,实践上也绝无可行性。因此不免站出

废科举:百年之痒与百年之羞  2007-03-06 00:00:00

今年,是科举废除百周年。百年前,一项存在了 1400 年的制度,经当时的重臣张之洞、袁世凯、岑春煊、端方等人一撺掇,几年前一手埋葬了戊戌变法、被人视为顽固派首领的西太后下了一纸诏书,就这么完了。顺手翻了一下当时也算是小名人、而且对时政颇为热心的

说一种历史逻辑:邹衍风光 孟子冷遇  2007-03-06 00:00:00

孟子尊为亚圣,后人没有不知晓的。而与孟子同时代的大学问家邹衍就鲜为人知了。还有苏秦,幸好他有勾连六国、合纵拒秦的事功才让后人记起,不然也会默默无闻的。可今人哪里知道,当时吃得开的偏偏是邹衍、苏秦之辈,孟子却是备受冷落。当时诸侯割据,战争频

张择端旷世杰作被搬上舞台 《清明上河图》再现北宋图景  2007-03-06 00:00:00

新京报讯 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的旷世杰作《清明上河图》表现的是一千年前开封清明时节的繁华盛景,如今这一景致被一群艺术家搬上了舞台。 3 月 7 日至 8 日,由河南开封歌舞剧院出演的大型歌舞剧《清明上河图》将在天桥剧场上演,届时那些国宝上的芸芸众生相

于丹回应博士联名质疑:中国文化需上课的人多  2007-03-06 00:00:00

刚刚推出《于丹〈庄子〉心得》的于丹,在受到众多观众读者喜爱的同时也遭到了部分人的质疑。近日天涯网上的两个热帖主题都与于丹有关,有数名博士联名发帖反对于丹讲述《论语》《庄子》的方式,并呼吁《百家讲坛》栏目让她“下课”,还有一个帖子为于丹签售

骂遍中国人的“中国人”  2007-03-06 00:00:00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西方人,觉得日本人怪异神秘、难以琢磨,因此就撰写《菊与刀》供社会参考。其实,最难以把握的是中国人,他们身上的种种优点、缺点、弱点……总是紧密而矛盾地勾连在一起。早在一个多世纪前,清人陈康祺在《郎潜纪闻》中收录了一则有关顾

趣话“巾帼”  2007-03-06 00:00:00

阅读书报,不时可见“巾帼”这一名词,尤其每年“三·八”国际妇女节前后,这一名词在新闻媒体上出现就更加频繁。记得我年少时,有一次参加灯谜会,我懵中了一条谜面为“统一中国”的字谜,谜底是“帼”(意思是“帼”字加上个“一”,便成为“中、国”)。

细说水浒(四十):杨雄的“软”  2007-03-05 00:00:00

“软”可以说是病关索杨雄性格中最大的特点。他不但手软,而且心还软,故遇事思索的少,贸然从事,又没主意,往往上当。 杨雄是在《水浒传》第四十四回“锦豹子小径逢戴宗 病关索长街遇石秀”中出场的。当时正是他行刑归来,身边也带了三个牢卒,加上与他挂

残阳如血,照在权谋家的刀上——读《资治通鉴》随笔(七十四)  2007-03-05 00:00:00

【锐圆读通鉴随笔七十四】——脆弱的合作 (前 242年)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楚、赵、魏、韩、卫合纵以伐秦,楚王为纵长,春申君用事,取寿陵。至函谷,秦师出,五国之师皆败走。 ——《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版第 210页 这是诸侯国第一次集合起来向秦国主动地发

从两首《定风波》管窥中法文化异同  2007-03-05 00:00:00

从十八世纪中期开始的近百年间,西方诗坛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学习东方诗歌的热潮,唐诗宋词对西方诗坛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任何一次外来的别的文化,西方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德国的歌德就在谈话中多次提到中国文化,并以此为荣,他 1819 年出版的一本诗集也以《

书目著作的历史沿革与当前应变  2007-03-05 00:00:00

中国是一个重视典籍和教化的国家,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不少典籍依然保存至今,有些却随着时光流逝而佚失了。我们今天能够对中国古籍的流传和保存状况有所了解,对中国古代的学术思想和源流有所认识,历朝编制的公私书目著作,是重要的媒介。 一 书目作为

邪正并存 解读明朝历史的一个奇特现象  2007-03-05 00:00:00

明史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明中叶以后,出现了一个非常值得关注,而又十分奇特、有趣的历史现象:坏事与好事,落后与先进,阴暗与光明,共处于一体。何以会是这样? 近来,随着电视剧《大明王朝 1566 》的热播和《明朝的那些事儿》等书的走红,明史又一次成为
140216818首页 上一页 859 860 861 862 863 864 865 866 867 下一页 末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