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方立天:宗教文化今天仍具积极意义  2007-05-10 00:00:00

(深圳特区报讯) 5 月 9 日下午,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迎来了本月的第一场讲座,昨日到场的演讲者便是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国佛学研究的权威学者方立天教授。他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为深圳人带来了一场名为《中国佛教的文化

时机与意义:国家的兴盛与国学的复兴  2007-05-10 00:00:00

内容提要:国学包括中华传统文化的各方面,有常识层面、学术与技艺层面、道德价值与人生意义的层面、国魂与族魂的层面。国学具有平民化的特性。当前,国民对本国历史文化传统还相当陌生、隔膜,而体制内的、从幼儿到博士的教育,基本上是西化的,因此还谈不

废名——冲淡为衣  2007-05-10 00:00:00

读黄裳的《珠还记幸》,记到废名一节,说鲁迅论到废名的《竹林的故事》为“冲淡为衣”,这实在是好。 废名的文字,我二十出头就读得很熟。说是熟,也就是我见得到的那么几篇 : 《桃园》、《菱荡》、《浣衣母》。废名的文字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不多见的,后来我

当历史遭遇了金钱  2007-05-10 00:00:00

2007 年 5 月 9 日“中青在线”( )的一篇题为“花木兰家归何处起争议”的文章,令我感慨万千,我不禁想到:在历史与金钱的较量中,谁将取得胜利?金钱是否能改变历史的真相? 直到看到这篇文章之前,我都坚信:历史事实是一种无法动摇的客观存在,它牢牢地

“革命”一词出自《周易》 中西内涵稍有别  2007-05-10 00:00:00

齐宣王有一次询问孟子关于“卿”的问题,孟子说:“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意思就说国君有重大过错就劝谏,反复劝谏而不听从就更立国君。齐宣王的神色一下子变了,孟子赶紧说:“王勿疑也。王问臣,臣不敢不以正对。”宣王的神色这才安定了些

落第:热闹灯火之外的孤寂身影  2007-05-10 00:00:00

慈禧太后在 1901 年夏天颁布上谕改革科举考试内容,有识之士们认为科举制度靠改革已不解决问题,迟早应该从根本上废止。 在 1903 年的一天,清统治者收到了的一份奏折说:科举一日不废,即学校一日不能大兴,士子永远无实在之学问,国家永无救时之人才,中国

从钱穆论陈寅恪的文章说起  2007-05-10 00:00:00

闲暇中乱翻手头“杂(杂乱堆放)书”,偶见钱宾四致高足余英时论学长函(余英时《钱穆与中国文化》,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4 年版),其中一节论及近代学者之文章,颇足以易己一时之观听。 宾四先生讲到,“论学文字极宜着意修饰”。由此,逐一论及章(太炎)、

“热”了历史,冷了现实  2007-05-10 00:00:00

一 但凡对文化圈和传媒圈略有关注的人,都感觉得到,时下正当“讲史热”和“写史热”如火如荼之际。论社会影响,雄踞电视这一大众传媒制高点之上的“讲史热”的“热”度,显然远胜过局限在文学圈特别是散文圈内的“写史热”。但若论起最早发“热”的时间,至

陈独秀与泰戈尔——一个有关“东方文化”的沉重话题  2007-05-10 00:00:00

我们知道,从“五四”开始,陈独秀对孔孟之道、对东方文化、对国学国粹国故就施以猛烈攻击,一直将之认定为国之妖孽,认定是麻痹、蛊惑中国人的精神鸦片,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主要障碍,是中国新老封建文化反动势力的保护

误读“郑声”  2007-05-10 00:00:00

宋儒一误,便贻误千载,圣人之言似成盖棺之论,将一部《诗经》涂成了“黄色”。 孔子说了一声“郑声淫”,一下子就似乎为《诗经》里之国风,尤其是郑、卫之风定了性,千年经史,总以“淫”字证“郑声”。 “郑声淫”,果然是说的《诗经》中郑、卫之风么?在

353封“胡风家书”提供“胡风冤案”完整信息  2007-05-10 00:00:00

“胡风冤案”的谜底至今并未真正解开,然而,随着由胡风之女晓风整理编辑的《胡风家书》近日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思和认为,从受难者的精神现象的研究来说,收录有 353 封胡风家书的这本书提供了最新也最完整的信息,“其意义不仅在胡
140216818首页 上一页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808 809 810 下一页 末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