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红旗渠登上”百家讲坛“的隐忧  2007-05-08 00:00:00

5 月 1 日至 4 日,《红旗渠的故事》登上了《百家讲坛》。《红旗渠的故事》讲座全长 160 分钟,分为《惜水如命》、《修渠风波》、《英雄悲歌》、《修渠奇观》等 4 个部分。该讲座由林州市对外联络接待办公室副主任、 34 岁的李蕾主讲。 笔者有幸耳闻目睹了李

周国平:心平气和看于丹现象  2007-05-08 00:00:00

于丹的讲座与传播国学无关,她讲的不是国学,而是心得,并且不是她对国学的心得,而是她对人生的心得,《论语》、《庄子》中的句子只是她讲述心得时使用的资料。她对受众的心灵影响是积极的。 在最近的图书市场上,于丹是最耀眼的明星,可在有一些人眼里,则

历史愈沉重,他们愈幽默——妙谈古代八大笑星  2007-05-08 00:00:00

一、优孟 时代:春秋 籍贯:楚国 职业:俳优(宫廷滑稽戏演员) 特长:调笑讽谏 爱好:模仿秀 同类笑星:优旃、淳于髡 经典秀:楚庄王的相国孙叔敖死后,他的儿子竟贫困到卖柴为生的地步。优孟对他深表同情,决心为此进谏楚庄王。他打扮成孙叔敖的样子,模仿

中俄老兵电视见面共同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2周年  2007-05-08 00:00:00

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启动俄罗斯“中国年”活动之际,迎来了 5 月 9 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62 周年纪念日。 5 月 7 日下午,俄罗斯新闻中心与中国长城学会、中俄友协等 5 单位组成的“友谊与和平 -- 中俄老兵北京艺术节”组委会,共同

一条洁白的小道——陈寅恪先生印象  2007-05-08 00:00:00

在中山大学一个僻静幽雅的角落里,有一条洁白的小道,将一栋红色的小楼与草坪衬托得格外幽静。半个世纪前,就在这条洁白的小道上,一位双目失明的大师,踯躅在知识和思想的天空中,天马由僵,独立自由。 他,就是著名的国学大师陈寅

3000年立夏民俗今何在  2007-05-08 00:00:00

5 月 6 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这一天,太阳到达黄经 45 度,古人以此作为夏季开始的标志。民俗学者称,立夏这个岁时节日早在 3000 年前就形成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立夏的许多民间习俗已消失殆尽,年轻人甚至闻所未闻。 中国民俗学会名誉会长乌丙安

学问化身 工夫楷模——忆念朱伯崑先生  2007-05-08 00:00:00

“五一”长假,闭门不出,颇觉心绪不宁,不知其故。偶然上网,看到朱伯崑先生去逝的消息,才知是朱先生骤归道山了,冥冥之中似有那魂牵梦绕,原来这般。 朱先生是我最敬重的老师之一,回想起北大研究生就学阶段的课程,受教最多、聆听最切、感受最深的课堂记

新旧版本起硝烟 《红楼梦》名分之争还会走多远?  2007-05-08 00:00:00

人民出版社新版周汇本 80 回《红楼梦》从 2006 年 12 月上市以来,得到读者热情关注,迅速攀升至小说畅销排行榜。预料之外的出版社只得加印,而汇校者周汝昌得知自己的学术成果能够得到红迷如此强烈的反响,十分欣慰,决定将 1000 套周汝昌汇校本《红楼梦》

《道德经》:文化的回归与超越  2007-05-08 00:00:00

由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和中国道教协会共同举办的“国际道德经论坛”,历时 7 天,圆满闭幕。《道德经》已成书 2500 年,为什么还要举办这个论坛,为什么还要提倡重视《道德经》? 重视《道德经》,看似一次对经典的回归,其实在酝酿一个时代的进步。在老子

诗词漫话:春到人间谁人知  2007-05-08 00:00:00

宋人张栻曾作《立春偶成》诗一首,曰:“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在这首诗里,草木是春的使者,首先感受并传递了春的信息。而苏轼在其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中有云:”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

论战国时期儒家的选举说  2007-05-06 00:00:00

战国秦汉时期的儒学是以政治为中心的。孔子思想的重点是礼乐制度,政治是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侧面,也是孔子思想在战国时期发展的主要趋向。战国时期的儒家学者“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史记·儒林列传》),他们所关心、讨论的问题,重点是社会的变革。

纂史七度春秋 书写百年沉浮  2007-05-06 00:00:00

近百年的中国近代史是我国历史上一段极为重要的时期,屈辱与苦难,奋斗与牺牲,构成了一幅幅丰富的历史画面。我院近代史所于 2000 年申请立项的院重大课题“中国近代通史”,经过课题主持人、学部委员张海鹏带领的科研队伍近七年的共同努力,终于迎来了收获
140216818首页 上一页 805 806 807 808 809 810 811 812 813 下一页 末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