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中国科技潮起潮落  2007-05-25 00:00:00

一篇论文很难讲到中国科技通史的所有问题的。因此我在这里想和大家着重谈五个问题:一是先秦科技与先秦诸子,这个问题主要是想说明中华文明(包括科技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先秦诸子的主要论题是社会伦理、秩序的规范,他们不太关心对自然现象的理论探求。

唐玄宗之路  2007-05-25 00:00:00

今天给大家讲一位家喻户晓的皇帝唐玄宗、唐明皇。玄宗是李隆基( 685-762 )的庙号,明皇是他去世的时候臣下给他的谥号,全称是 “ 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 ,简称 “ 唐明皇 ” 。 唐明皇 28 岁即位当皇帝, 71 岁因为 “ 安史之乱 ” 而退位,做太上皇, 78

围绕“于丹现象”的是与非  2007-05-25 00:00:00

于丹讲《论语》的是非,是依据文化常识,学术常识就能判断的,本来是很清楚的,并不需要繁琐的考察、论辩。然而,当前中国文化状态就将这个是非判然的文化事件,变成了令人有口莫辩的文化现象。在当前中国文化场中,由于权力和资本的畸形胶织,对于这个被强

叶嘉莹评赏南唐二主词  2007-05-25 00:00:00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妇孺皆知的名句,出自南唐著名的皇帝词人李煜。李煜的词在中国词史上可以说是个异数,李煜是南唐的第三代国君,历史上称他为李后主,李煜从小就与众不同,不仅文章出众,而且擅长书法和绘画,通晓音律,造诣很

小红低唱我吹箫--——杂说姜夔  2007-05-25 00:00:00

按照过去的看法,姜夔应当算不上中国文学史上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上过中学的人,如果喜欢古典诗词,大概还隐约记得姜夔的那首《扬州慢》,对他的认识怕也只停留在这个层面上。除去中国古典文学爱好者和治词者,芸芸众生,知道姜夔的人又有几多?客观地讲,

胡惟庸:中国最后一个被诛九族的宰相  2007-05-25 00:00:00

洪武十三年正月,丞相胡惟庸称他家的旧宅井里涌出了醴泉,邀请明太祖前来观赏。这是大明的祥瑞呀,朱元璋欣然前往,走到西华门时,一个名叫云奇的太监突然冲到皇帝的车马前,紧拉住缰绳,急得说不出话来。卫士们立即将他拿下,乱棍齐上,差点把他打死,可是

胡惟庸:中国最后一个被诛九族的宰相  2007-05-25 00:00:00

废相的借口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初,设有宰相制,宰相都称为丞相,当时丞相共有左、右二员,左比右大,分任左、右丞相的是李善长和徐达两人。 即帝位后,朱元璋逐渐感到帝权与相权的冲突,唯恐臣下权力太大,会导致元末“宰相专权”、“臣操威福”的局面重演。

王国维自沉的前前后后(上)  2007-05-25 00:00:00

一 王国维之死真的就像一个谜。从他自沉之日算起,到现在已经足足七十余年,这个谜也仍然没有被人猜破。在诸多的论述中,总觉得诸位先生是站在“理解”的角度上来“理解”王国维之死。而在我看来,弄清王国维自沉前前后后的一些基本的事实,才有可能更贴近王

王国维自沉的前前后后(下)  2007-05-25 00:00:00

二 这一天的下午,国学研究院的同学中已经隐约有王国维失踪的消息,但没有人往别处想,只认为他可能去避难了。到了傍晚,浙江同学会欢送毕业同学,他们请了王国维,因为平时他就不大愿意参加校里的交际宴会,即使不来,也不会引起别人的任何怀疑。大宴会将散

2007公祭伏羲大典6月举行 甘肃省长诚邀中外宾客  2007-05-25 00:00:00

2007 年 5 月 24 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中共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介绍甘肃省特色文化建设和 2007 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 徐守盛省长说,甘肃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

专家揭秘文物流失内幕:约30万件皇宫国宝流失  2007-05-25 00:00:00

中国究竟有多少国宝流传海外?又有多少宫廷珍籍流出皇宫? 日前,故宫博物院宫廷历史专家、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副馆长向斯完成了专著《故宫国宝宫外流失秘籍》,由中国书店出版集团出版。 这部迄今为止最为权威的研究和考证故宫国宝流失宫外情况的书籍,是向斯

“南海I号”与南宋灭亡无关  2007-05-25 00:00:00

■“南海Ⅰ号”打捞全程追踪 “‘南海 I 号 ’ 不是商船,而是一艘载着南宋末代皇帝的官船! ” 近日,宁波一位 75 岁的老人陈维屏向媒体大胆抛出了他的这一猜想。陈维屏称,自己的这一结论是在整理四明陈氏家谱的过程中得到的。此事在宁波当地引发媒体、公
140216818首页 上一页 792 793 794 795 796 797 798 799 800 下一页 末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