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张立文:佛(禅)学三句真言论"国学"  2007-05-18 00:00:00

过去讲佛教为西来之学,严格来讲并不科学。佛教哲学,自汉代传入中国,经过融会了玄学,到南北朝得到很大的发展,非常兴盛。梁武帝萧衍曾四度舍身为僧,要朝廷用重金赎身。他认为佛教是正道,中国本土的儒道为邪道,故而崇尚佛教,以之为国教,佛教达到很高

国学:从书本走向生活  2007-05-18 00:00:00

一、 国学因西学而得名,因国势蹇滞而沉寂,又因 “ 中国崛起 ” 而喧腾。 1949 年以后,在我们的语汇里, “ 国学 ” 一词已渐绝影,只是在研究和追记清末民初、三四十年代的学界状况时,才会偶尔的提及。对于大多数 “ 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 ” 的人来说

从“清谈误国”到文化研究——魏晋清谈研究的历史回顾  2007-05-18 00:00:00

清谈是我国中古史上最值得注意的一种文化现象,因其伴随魏晋玄风而兴起,故习惯上常称之为魏晋清谈。所谓“魏晋清谈”,据台湾学者唐翼明的定义,“指的是魏晋时代的贵族和知识分子,以探讨人生、社会、宇宙的哲理为主要内容,以讲究修辞技巧的谈说论辩为基

当下的古琴  2007-05-18 00:00:00

古琴作为中国音乐文化的主要代表性乐器之一,在数千年创造发展的过程中,为后世留下了内涵丰富的遗产。围绕古琴所存在的琴曲、琴家、琴派、琴式、琴谱、琴论,可以说,在中国没有哪一种乐器如古琴这样深邃、丰富,博大精深。值得庆幸的是,这一份遗产虽然与

残阳如血,照在权谋家的刀上——读《资治通鉴》随笔(一○七)  2007-05-18 00:00:00

【锐圆读通鉴随笔一○七】——革命的革命 割据的割据 (前 209年)……张耳、陈馀至邯郸,闻周章却,又闻诸将为陈王徇地还者多以谗毁得罪诛,乃说武信君令自王。八月,武信君自立为赵王,以陈馀为大将军,张耳为右丞相,邵骚为左丞相;使人报陈王。陈王大怒

最受欢迎百位中文作家评选:当代文人无缘十强  2007-05-18 00:00:00

中新网北京 5 月 17 日电 ( 朱林 )2007 年度“当代读者最喜爱的一百位中文作家”评选活动结果于 17 日揭晓。古代作家中,李白、屈原、杜甫位居三甲,而当代作家无人晋级十强。 排名从第四到第十位的文人分别是曹雪芹、白居易、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和

超然独傲的古文大家欧阳修  2007-05-18 00:00:00

宋仁宗嘉祐二年( 1057 年),欧阳修出任贡举考试的主考官。当时的考生崇尚一种号称“太学体”的文风,作文以新奇相尚,钩章棘句,险怪艰涩。欧阳修对此深为不满,决意借主考之机,挞罚那些为时誉所推而选在高第的考生们。当时有一名从国学推举上来的优等考

西夏后裔今安在?  2007-05-18 00:00:00

西夏灭亡后,其立国的主体民族———党项族如同扔在大海中的冰一样融化了,人们再也听不到关于他们的消息。人们不免要追问:他们究竟到哪里去了?他们还有没有后裔?寻找这个失踪的民族,成为一个诱人的历史之谜。 西夏文石刻惊现河北保定 1975 年 9 月,西

《水经注》与北京  2007-05-18 00:00:00

郦道元是因一部《水经注》而名垂青史的“北京人”,虽然如今他应该算是河北人。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时范阳涿县 ( 今河北省涿州市 ) 人,大约公元 466 年或 472 年生于一个官宦家庭。其父亲郦范,做过很多地方的地方官,郦道元就这样从小跟着父亲到处游山玩

薛宝钗和林黛玉  2007-05-18 00:00:00

早在《红楼梦》流传初期,就有所谓朋友间因为对林黛玉和薛宝钗褒贬不同而“几挥老拳”的说法。俞平伯则认为薛林为一,作者对薛林一视同仁,无所谓褒贬,对这两个人物产生不同看法的原因是因为读者自己的眼光不同,“麻油拌韭菜,各人心里爱”。与此相对的看

残阳如血,照在权谋家的刀上——读《资治通鉴》随笔(一○六)  2007-05-17 00:00:00

【锐圆读通鉴随笔一○六】——王侯将相 还是有种 (前 209年)初,大梁人张耳、陈馀相与为刎颈交。秦灭魏,闻二人魏之名士,重赏购求之。张耳、陈馀乃变名姓,俱之陈,为里监门以自食。里吏尝以过笞陈馀,陈馀欲起,张耳蹑之,使受笞。吏去,张耳乃引陈馀之
140216818首页 上一页 796 797 798 799 800 801 802 803 804 下一页 末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