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大墙文学”产生的背景、现状及其前景(1)-文化研究  2001-08-18 00:00:00

谈及“大墙文学”,我们就不能不溯本求源,从丛维熙和张贤亮谈起。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丛维熙、张贤亮相继创作了《远去的白帆》、《白云飘落天幕》、《雪落黄河静无声》、《土牢情话》、《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试论“大墙新闻”的采写(1)-文化研究  2001-08-18 00:00:00

自古以来,监狱就是一块令人见而生畏、望而却步的禁地。提到监狱,给人的直观印象就是高高的围墙、戒备森严的电网……进入社会主义时代,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监狱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步提高,蒙在“大墙”上的那层

从《涓滴集》到《青蓝集》——张晋藩先生的治学经历(1)-文化研究  2001-08-18 00:00:00

1950年,张晋藩先生被分配到人民大学读中国法制史专业研究生,从那时起他已在中国法制史学科辛勤地耕耘了半个多世纪。这期间,他经历了新中国法制史学创建、取消、复生、繁荣发展的曲折历程,他治学的经历,不仅

对工业文明的批判:精神分析与法兰克福学派(1)-文化研究  2001-08-18 00:00:00

「摘 要」西方文明的实质是工业文明,现代社会的本质是工业社会。这种文明社会以富裕和民主来辩明自己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法兰克福学派对工业文明和工业社会提出挑战并进行了猛烈的批判,这种批判在很大程度上依

论王珪的“至宝丹”体诗(1)-文化研究  2001-08-18 00:00:00

钱锺书《谈艺录》“长吉字法”条云:“戈蒂埃 (Gautier) 作诗文,好镂金刻玉。其谈艺篇 (L’Art) 亦谓诗如宝石精,坚不受刃 (le bloc resistant) 乃佳,故当时人有至宝丹之讥 (le ma-terialisme du style)

从明道到载道——论唐宋文道关系理论的变迁(1)-文化研究  2001-08-18 00:00:00

【内容提要】从现代语言哲学的高度考察有关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韩愈、柳宗元的“明道”追求二者的统一,而宋人的“载道”则强调其工具性质。“明道”与“载道”在理论形态上表现出三大差异:韩、柳内圣与外王并重,宋

论北宋后期辞赋的特征(1)-文化研究  2001-08-18 00:00:00

【内容提要】北宋后期,文人的济世热情消退,遗世之情转笃,辞赋成为文人们深入探索人生问题的重要载体。当时的辞赋在平淡之中孕涵着深沉的忧患意识。但有的辞赋创作呈现出歌功颂德、润色鸿业的趋向,山川赋、都邑赋

刘辰翁父子与宋元之际江西文坛(1)-文化研究  2001-08-18 00:00:00

文学发展与山川风物、民俗经济状况的关系甚大,因而往往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在古代交通阻塞,文化交流不畅,则其地区差异尤为明显。江西在宋代即为诗文重镇,文化思想十分活跃;入元山川鼎革,科举废,士人地位发生极

佛道争衡与吕洞宾飞剑斩黄龙故事的变迁(1)-文化研究  2001-08-18 00:00:00

【内容提要】本文从宗教史和文学史相结合的角度,梳理了吕洞宾飞剑斩黄龙故事系统的流变;认为这一故事系统是佛道两教在争衡过程中建构的宗教神话,不仅体现了禅宗心性理论和内丹道教性命双修理论的内在冲突,而且体

宋夏文化交流与西夏的文学创作(1)-文化研究  2001-08-18 00:00:00

【内容提要】宋夏文化交流长达二百多年,它是党项羌人主动依照汉文化的模式改造自己民族文化的运动过程。宋夏文化的密切交流,使羌、汉民族友谊的凝聚力大大加强,同时也使党项羌人的文化结构被迅速改变,从而形成“

南宋词人王质、沈瀛、李洪生卒年小考(1)-文化研究  2001-08-18 00:00:00

南宋词人王质、沈瀛、李洪的生卒年或不详,或存异说。本文钩稽史料,予以考辨。 一 王质生卒年辨正 王质,字景文,号雪山,其先郓州(今山东郓城)人,寓居兴国军(今湖北阳新)。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有《雪

北宋末山谷后学的双重整合与《江西宗派图》(1)-文化研究  2001-08-18 00:00:00

【内容提要】江西宗派得名于吕本中的《江西宗派图》,是北宋末期一个带文学流派性质的诗人群体。以地缘为基础的南昌—临川—建昌诗人群体和以诗学思想为基础的符离—临川诗人群体的双重整合,是其发展的主导线索。大
140216818首页 上一页 1323 1324 1325 1326 1327 1328 1329 1330 1331 下一页 末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