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圆读通鉴随笔五十六】——对“完璧归赵”的多种评价
(前283年)赵王得楚和氏璧,秦昭王欲之,请易以十五城。赵王欲勿与,畏秦强;欲与之,恐见欺。以问蔺相如,对曰:“秦以城求璧而王不许,曲在我矣。我与之璧而秦不与我城,则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臣愿奉璧往,使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版 第131页
《史记》之《廉颇蔺相如列传》选在中学课本,“完璧归赵”的故事不知者不多也。本不想就此事再多废话,正好在《古文观止》中读到明朝王世贞的《蔺相如完璧归赵论》,对此事另有看法,不妨研究一下。他认为:一、秦王要得璧是真心的,不是以此来试探赵国对秦国惧畏程度;二、赵国选择有二:舍得给就给,舍不得给就不给,双方都无所谓曲直对错,秦国不会以此为借口进攻赵国;舍不得给但是又害怕秦国,那就给人家,没那么多废话。为什么又怕秦国又不给“复挑其怒”?三、秦王既以按蔺相如要求“设九宾”、“斋戒五日”,蔺相如就没有道理不给秦国和氏璧,秦王“其势不得不与城”。如果秦王不予城,王世贞替蔺相如编好了台词:“臣固知大王之弗与城也。夫璧非赵璧乎,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十五城,十五城之弟子,皆厚怨大王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与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於天下,臣请就死於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王世贞认为蔺相如按他编的台词对付秦王,秦王要真要以城换璧,会失去十五城百姓的人心;如果只要璧不给城,就会失信天下,则曲在秦。他认为蔺相如先使人怀璧归赵,会让秦觉得理直气壮,当时,不杀蔺相如,不进攻赵国,只是秦王没有想与赵绝。蔺相如能完璧归赵,赵国能得以免祸,不过一时侥幸,,蔺相如靠运气滥得千古盛名。 唐宋以降,文人好写翻案文章,评价历史。仅手头《古文观止》,就有杜牧《阿房宫赋》、柳宗元《桐叶封弟辨》、欧阳修《纵囚论》、苏洵《管仲论》、苏轼《范增论》、《留侯论》、《贾谊论》、《晁错论》、苏辙《六国论》、王安石《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