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伏羲开创龙文化 中华文明该从何时算起  2007-04-06 00:00:00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是一个被广泛关注的课题。龙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全世界凡有华人的社区,都有龙文化在传承。龙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神圣物象,它与西方的“dragon”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最早进行“英-汉”翻译的某位外国传教者,错误地把中国的龙

阳都故城惊现汉画像石墓 堪与北寨汉墓相媲美  2007-04-06 00:00:00

光明日报山东临沂 4 月 5 日电(记者邢兆远 通讯员王举峰) 近日,在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诞生地山东沂南县砖埠镇境内的阳都故城遗址,考古人员发掘了两座汉墓,发现了大量完整的、雕刻技法较为细腻的汉画像石。画像在内容上包括神话传说、典

大明屯堡:发现汉族的古典生活  2007-04-06 00:00:00

在中国贵州省腹地,以安顺为中心,包括普定、平坝、镇宁、紫云、清镇、长顺、晴隆等方圆几百平方公里内,生活着一群既有别于当地少数民族,又不同于其他汉民族的汉人——屯堡人。他们的语言、习俗、服饰、信仰、建筑,都保留着鲜明的明代风貌,因而被誉为汉

传潘家园出现国博文献 国博声明搬迁过程未流失  2007-04-06 00:00:00

就媒体报道的“国藏文献文物图片惊现潘家园”一事,国家博物馆昨日正式在其网站上发表声明,“我们可以负责任地讲,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所有文物、文献、档案在此次搬迁过程中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无一流失。”对此,声称藏有大量国博文献资料的中国收藏家协会

青春《牡丹亭》演出届百场 用东方文化感动西方  2007-04-06 00:00:00

从二00四年四月台湾首演至今,由白先勇带领的青春版《牡丹亭》已在海内外巡演九十九场次。今年五月,该剧将在此间迎来第一百场这一颇具意义的演出。 青春版《牡丹亭》是“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重点扶持的优秀剧目,该剧由著名华语作家、世界昆

海内外炎黄子孙今日上午公祭轩辕黄帝  2007-04-06 00:00:00

丁亥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今天上午举行,来自海内外的炎黄子孙聚集在陕西黄陵桥山轩辕殿广场上,共同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 9时50分祭祀大典正式开始。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铁映、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国家

最大古籍整理工程引纠纷 二十四史疑被侵权  2007-04-06 00:00:00

被誉为“新中国最大的古籍整理工程”的点校本“二十四史”和《清史稿》,著作权疑被侵犯,目前纠纷正处于法院审理中。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日前受理了这起著作权纠纷案,原告系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成员单位———中华书局,被告为东方音像电子出版社和北京锦绣

名句作班训文字当班名  2007-04-06 00:00:00

“诗经”班、“尚书”班、“厚德”班、“苏轼”班……在南宁市17中的校园里,你看到的班名可不是常见的1班、2班,而是每个班都有一个特别生动的名字,让人感受到浓厚的校园文化。 班名不用数字用文字 17中有26个班,26个不同的班名分别取自古代文学中的名句

细说水浒(六十):闲话宋徽宗  2007-04-05 00:00:00

宋徽宗赵佶在中国历史上是个有名的昏君。他的品行,正如《水浒传》里所描述的那样:“这浮浪子弟门风帮闲之事,无一般不晓,无一般不会,更无一般不爱;即如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踢球打弹,品竹调丝,吹弹歌舞,自不必说”;在治国上,他昏庸腐朽,重用奸邪

包公文学形象传播的新思考  2007-04-05 00:00:00

包公文学是我国清官文化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部分。在包公生前,他的事迹口耳相承,广为传诵,死后至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誉。此后,清官文化与包公文学相得益彰。包公文学的民间传统使包公故事不断添枝加叶并程式化,发展成为囊括文学(小说、戏

国学探微:迦陵词学析疑  2007-04-05 00:00:00

叶嘉莹先生在词学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围绕着迦陵词学中的一些重要观点,很多读者存在疑问,其焦点集中在词的美感特质以及中西文学批评之上。笔者拟针对这些问题作一些粗浅的说明和补充。 一、关于词的美感特质 问题之一:“双重性别”与“男子作闺音”

谈《永乐大典》中宋佚诗的辑录  2007-04-05 00:00:00

《永乐大典》收录有丰富的宋代诗歌作品,成为清代以后人们辑录宋佚诗的一大渊薮。 八十年代末《全宋诗》编纂启动,这为全面辑录“大典”中宋佚诗带来了机遇。该书出版后差不多在每一册不少诗人名下都有辑自大典的作品,成绩值得赞扬。但细加检考,又常见遗漏
140216818首页 上一页 832 833 834 835 836 837 838 839 840 下一页 末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