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汤用彤:盛世的恐慌——汤一介口述  2007-10-09 00:00:00

家风不可中断 在抗日战争期间,父亲最喜欢读《桃花扇》中的《哀江南》。这首曲子说的是南明亡国的情况。在国难危重的时期,他几乎每天都用湖北的乡音读这支曲子以寄托自己的忧患意识。他的这种情绪也感染了我们,当时我只有十三岁,不仅学会了读这支曲子,还

史上足以干扰读书的N种可能  2007-10-09 00:00:00

王世襄老先生说,玩都玩不好,书还能念好吗。这话当然在理。因为玩毕竟是大家都喜欢的事情,喜欢的事情也做不好,其他的可想而知了。不过,玩和读书,终究是两码事,在单位时间固定的前提下,用于玩和读书的比例,自会决定结果的质量。这世界里,真正的聪明

中国老兵踊跃参加中俄“国家年”,歌颂中俄友谊的书画受到关注  2007-10-09 00:00:00

中俄“国家年”活动吸引众多中国老军人参与,重新点燃一代老兵挥之不去的怀旧激情。他们创作的400多幅回顾和讴歌中俄友谊的书画作品(包括61名上将中将),充满对友好合作年代的无限怀念和对未来和平发展的真诚期盼。这些作品曾在去年“友谊与和平---中俄老兵

士不可不弘毅——专访何兹全  2007-10-09 00:00:00

在北大读书时的何兹全 与夫人郭良玉在红楼前(郭红松摄) 一对幸福老伉俪 “老头,电话,光明日报的。”电话那头传来何兹全先生夫人郭良玉的声音,铿锵有力,爽朗圆润,从中分明能感觉到,两位年过九旬的老人生活得那么健康、滋润,那么祥和、幸福。 初夏的一天,我

论语读者俱乐部在京成立  2007-10-09 00:00:00

图为北京四海儿童经典导读教育中心在诵读《论语》 人为满足社会各界人士缅怀孔子的需要,北京四海经典文化传播中心(北京四海儿童经典导读教育中心、北京四海孔子书院)于孔子诞辰日(9月28日)正式成立“论语读者俱乐部”。 据介绍,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重新

忧患意识与晚清社会变革  2007-10-08 00:00:00

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多难兴帮,逸豫亡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千古名句在不断地警醒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或居安思危,或奋起救亡。在多灾多难的晚清中国,忧患意识更是一次次社会变革的催化剂和动力源。 变局意识催生了洋务运动 鸦片

政治的维度——韩非的人性观  2007-10-08 00:00:00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三种不同维度的人性观:伦理学维度的人性观,教育学维度的人性观,政治学维度的人性观。伦理学维度的人性观,把人性或界定为善,或界定为恶,抑或界定为不善不恶、有善有恶。伦理学讨论人性是通过善恶的评价,引导人们向善进而做善举

宽容“硬伤”,批评“软伤” ——陈卫平评于丹《论语》心得  2007-10-08 00:00:00

陈卫平 1951年生于上海。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暨哲学系教授,博导。现任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上海哲学学会副会长、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主要著作有《生命的冲动》、《中西哲学比较面面观》、《第一页与胚胎———明清之际

金石夫妻 ——马瑞芳读才女之十一  2007-10-08 00:00:00

自己的事马尾拴豆腐提不起,却管他人闲事,好像一些人的痼疾。这种闲得发愁的“爱好”还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将近两千年前,有人到皇帝那儿告一状:说张敞太不像话,堂堂京尹,每天早上都亲自给妻子画眉!爱听谗言的皇帝老儿果然把张敞叫来问罪。张敞不慌

赏月有五种品质 读书有五种境界  2007-10-08 00:00:00

明末的张岱有一则写“西湖七月半”的小品,他把当天看月之人分为五类: “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

玉价飞涨玉搔头——从叶小鸾那只断玉搔头说起  2007-10-08 00:00:00

曾经很矫情的认为,咖啡馆适合听流行音乐,诸如欧美的流行歌手,奇形怪状的乐队和组合;茶馆适合听怀旧音乐,比如卡彭特,比如惠特尼;同样的道理,咖啡馆适合读一些很洋派的书刊,诸如《达芬奇密码》、《挪威的森林》等等,而茶馆非常适合读那些飘满红尘往

顾城诗歌选录  2007-10-08 00:00:00

白昼的月亮 白昼的月亮呵—— 像冰山的心脏, 静静飘浮在蓝天的海洋上。 温暖的天海之水, 抚平了你的裂痕, 洗去了你的悲凉…… 但却永远不能溶解 你心中的冰冻, 那是比水晶更纯的哀伤。 白昼的月亮呵—— 像一片巨大的珠蚌, 悄悄地沉浸在云朵的浅滩旁。
140216818首页 上一页 711 712 713 714 715 716 717 718 719 下一页 末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