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可怜的牛——乱翻古人笔记  2007-10-22 00:00:00

人们对牛,似乎是呵护备至的。中国的历史上,不时会有官府颁布屠牛的禁令。反对杀生的宗教就更不用说了,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转载有《冥祥记》上的一句话:“宜勤精进,不可杀生。若不能都断,可勿宰牛。”养牛、使牛的农民,那就更爱牛了。在一篇拙文

夏姬与她的时代——回不去的春秋之二  2007-10-22 00:00:00

二、蘭 如果说夏姬的一生是一部传奇,那么,这部传奇实际上是从她父亲开始的,或者说,是从她的祖父祖母开始的。 夏姬的父亲,是郑国的国君郑穆公,穆公的名字叫做蘭,在他当国君之前,则被称作公子蘭。从《左传》与《史记》的记载推算,他当国君的时候是二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赏析  2007-10-22 00:00:00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咏怀古迹五首》是杜甫大历元年(766)在夔州写成的一组诗。夔州和三峡一带本来就有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

专题巨著《黄帝文化志》问世  2007-10-22 00:00:00

为梳理中华主体文化价值体系源头的黄帝文化,由黄帝陵基金会编辑的专题巨著——《黄帝文化志》问世。 在今天于北京召开的黄帝文化研讨会上,文化部副部长郑欣淼、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第一副会长张文彬、黄帝陵基金会理事长孙天义、两院院士周干峙、夏商周断代

冯其庸六探《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家族墓地  2007-10-22 00:00:00

三十年前,著名红学家冯其庸在河北涞水一个叫沈家庵的村子里,发现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家族墓地,一时间在红学领域引起震动;三十年后,这位年逾八旬的国学大师、中国红楼梦学会的会长,又第六次亲临该地考察。 据冯其庸介绍,一九七五

陆游对表妹唐琬的爱有多深?  2007-10-22 00:00:00

潘岳、苏轼、贺铸、纳兰成(性)德都留下了深情动人的悼亡诗词,据此,我在一篇随笔里将他们戏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痴情丈夫”。文章在博客上一贴出来,就有一些读者提出各种异议,其中有几位,因为宋代诗人陆游作有《钗头凤》一词,认为陆游应该名列“痴情丈

百年来于现代汉语贡献最大的三位人物——鲁迅、毛泽东、于坚  2007-10-22 00:00:00

一是鲁迅。鲁迅在中国的普及程度是众所周知的,哪怕只受过小学教育的人,也读过点鲁迅,知道阿Q、祥林嫂、狂人为何许人。鲁迅属于那种一出手就是里程碑的大作家。他的第一篇小说《阿Q正传》至今依然无人能出其右。有大学文科教授葛红兵批评鲁迅的行文拗口,

日拟用20年完成《朱子语类》翻译  2007-10-22 00:00:00

记录中国南宋著名思想家朱熹(1130-1200)和弟子们的问答的《朱子语类》,第1-3卷的现代日语翻译近日完成。 《朱子语类》是一部对东亚近代影响深远的朱子学著作,日本曾数次尝试将它翻译为现代日语,都没有成功,共140卷的庞大数量甚为耗时,加之《朱子语类》

“存天理,灭人欲”的真实意义——替朱熹鸣冤  2007-10-22 00:00:00

作为理学家,朱熹一直名闻遐迩,他在儒士中的影响力一度仅次于孔孟,而且学说远播日韩,至今在海外仍有一定影响。对于普通老百姓,其复杂的学说并没有多少人系统学习过,只知道“存天理,灭人欲”这句混账话是他说的,这句话千百年来不知道压迫了多少人,造

人文始祖“伏羲”为何是人首蛇身?  2007-10-22 00:00:00

伏羲被人们称之为“人文始祖”,伏羲生于仇池,长于成纪。他领导定嫁娶;做网罟;画八卦;造琴瑟;设官职……按照常理来说,创造了如此功绩的伏羲其形象应该是聪明英武,然而自春秋战国以来,关于伏羲的形象却是“人首蛇身”,尤其在汉代以后,伏羲“人首蛇

“艺术是克服困难”——看《范曾》寄遐思  2007-10-22 00:00:00

我们应该感谢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影片《范曾》,在当前夸张浮躁的文化背景下,居然有这样一部追求艺术与文化真谛的无比凝重的片子问世,不仅是空谷足音,而且给人以好象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感觉。 1988年,我创办了《中国文化》杂志,由于中间有一个89年的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书信里的陈寅  2007-10-19 00:00:00

在十三种十四册的三联版《陈寅恪集》里,最让人翘首以待的无疑是《书信集》和《讲义及杂稿》。 《书信集》所收的二百余通书信,虽然有不少已经在此前刊布,但是发表这些书信的书刊并不容易找寻,现在汇成一册,自然是读者大为欢迎的,更不必说很大部分此前没
140216818首页 上一页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下一页 末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