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学术之争殃及“四大发明展”  2007-11-22 00:00:00

很少有人注意到,在河南博物院近10年的展出中,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四大发明”却只展出了三项:指南针、火药、印刷术,而造纸术却难觅踪影。 中国造纸学会的李玉华到郑州开会时,无意发现了这个缺漏。由此,一场旷日持久的学术争端浮出水面。 上世纪30年代至9

大隐、小隐,不如中隐——隐士,还是烈士?  2007-11-22 00:00:00

儒家的道理,朴实无华,没有足够的人生体会者,往往难以体会其中的意趣,因此,容易趋向于向道家和禅宗去寻求一些方向。 按照我们平时的体会,要想证明一件事情的意义,相对要困难一些,因为不但需要逻辑严密,还需要有实践性。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立”;但

“绝学”的艰难与希望――记学者刘凤翥的契丹文字研究  2007-11-22 00:00:00

刘凤翥(右)为大学生们讲解契丹文字 在银杏金黄的深秋时节,北大校园里同时举办了“山东古代石刻拓片展”和“契丹文字碑刻拓片展”。那古老文化的神奇魅力深深地吸引着莘莘学子,尤其是契丹文,粗观似曾相识,细看却一字不认。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学者,手指着

诗人洛夫在中国诗歌论坛上谈诗歌观念问题  2007-11-22 00:00:00

这次山西诗坛在李玉臻、张同吾两位先生共同策划、精心筹备之下,在太原举办这次“中国诗歌太原论坛”,具有非常的历史意义。我相信不但对山西诗界,甚至对全国诗歌界都可能产生难以估计的影响。应酬客气的话我就不多说了,现在我就直奔主题,提出几点经常思

金庸谈历史:民族融和造就强大中国  2007-11-22 00:00:00

香港中文大学15日向著名作家、资深报人查良镛(笔名金庸)颁授文学院荣誉教授,并安排他主持一个“中国历史的大势”的讲座。金庸指出,中国有今天的强大,主因在于中华民族主张融和的特性。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会上500个座位爆满,座无虚席。而香港多所大学、

鲁迅的笔名与《周易》  2007-11-22 00:00:00

鲁迅,在有些读者或学者的接受视野里,是一个激进的反传统文化的人物;其实,鲁迅思想的肖像不是一句“反传统主义”就可以勾勒出来的。 鲁迅曾经自我陈述,他是读过十三经的,《周易》是十三经之一。鲁迅的部分笔名与《周易》有着内在而深刻的联系,我们分析

张纯如 不容青史尽成灰  2007-11-22 00:00:00

3 年前的 11 月 9 日 ,第一位向西方披露南京大屠杀真相的华裔女作家张纯如,在美国饮弹自尽,时年 36 岁。今年,南京大屠杀 70 周年、她写作的《南京暴行——被遗忘的二战浩劫》出版 10 周年之际,加拿大多伦多出品的纪 录剧情片《张纯如——南京大屠杀》开

为“鹿”也——小议逐“鹿”中原  2007-11-22 00:00:00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有“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表述,后世逐渐称为“逐鹿中原”,意为争夺帝位和政权,那么“鹿”即指帝位和政权。可是为何能指“鹿”的所指意义是帝位和政权呢?笔者拙议如下,请批评指正。 能指“鹿”的所指意义,经过长期的、人为的

萧郎原指情郎 草船借箭者不是诸葛亮  2007-11-22 00:00:00

萧郎原来是情郎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这是唐代诗人崔郊的传世之作。关于这首诗,还有一个很动人的故事。 崔郊的姑母有一婢女,生得姿容秀丽,与崔郊互相爱恋,后来婢女被卖给显贵于。崔郊念念不忘,思慕无

国学热的冷思考  2007-11-22 00:00:00

鲁迅说过,中国人有个坏毛病:爱投机,比如国家有难,要抗日啦,许多人便以“救亡”为名,连狗皮膏药也是救亡的灵丹妙药。其实,中国人不独发“国难财”,也发“国庆财”——国有喜事,大家都来投机,比如北京办奥运,卖房卖汽车卖癣药水等等,全都千方百计

把人放到油锅里——文质彬彬的宋朝  2007-11-22 00:00:00

据说地狱的第九层是油锅地狱,把人放进油锅里反复的煎炸,看你下辈子还敢不敢作坏事。听起来很吓人的,不由的想起炸油条时的情景,仔细一想也无所谓,现在人一死就烧成灰了,灰飞烟灭而已。再说真到了天堂也未必舒服,见了熟人免不了要寒暄几句,对方说恭喜

《诗经·凯风》:凯风是一种什么风?  2007-11-22 00:00:00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邶风·凯风 凯风是一种什么风? 先不要查字典。请听我说—— 在春天里,凯风
140216818首页 上一页 673 674 675 676 677 678 679 680 681 下一页 末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