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神秘消失的古国(五):乌孙  2008-01-14 00:00:00

第五章 乌孙——流浪的西域骑士 乌孙国西汉初期游牧于天山以北。公元前2世纪初叶,乌孙与月氏均在今甘肃境内敦煌祁连间游牧,北邻匈奴;后放弃敦煌祁连间故土,迁至伊犁河流域游牧。后来与汉朝共同对付匈奴,汉朝先后有细君、解忧公主下嫁乌孙。从公元前53年

流传千载的一句谎言:半部《论语》治天下  2008-01-14 00:00:00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语,在国学兴盛的今天几成口语,引用者多半不会对它的真实性表示怀疑。然而,几十年前,文史大家洪业先生就撰文称“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语是“撒谎的故事”。近日,本刊收到北京大学历史系蒋非非新作,认为“半部《论语》”之说

明朝第一开国功臣徐达  2008-01-14 00:00:00

徐达(1332—1385年),字天德,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人。他出生于一个世代种田的农民家庭,小时曾和朱元璋一起放过牛。元朝末年,他目睹政治黑暗,民不聊生,慨然有“济世之志”(《明太祖实录》卷171)。元末农民战争爆发后,在郭子兴起义军中当小

风花雪月——宋词里缓缓而吟的才子佳人(一)  2008-01-14 00:00:00

【才子卷】 【卷一】:温庭筠 派别: 花间派 玲珑骰子安红豆 入骨相思知不知 步入词学的琼林中,我们碰到的首位才子是一位书情圣手,开花间词风的伟大词人温庭筠。他用那绝妙温婉的笔触,写了众多的让古代文人侧目的秾词艳曲。在当时让让他风靡无限,当之无

寻根之旅与突围之路——评陈文新《古典文学论著四种》  2008-01-11 00:00:00

最近,武汉大学 陈文新 教授所著《古典文学论著四种》在该校出版社“名家学术”系列中出版。四种论著包括《文言小说审美发展史》(第二版)、《中国文学流派意识的发生和发展》(第二版)、《传统小说与小说传统》(第二版)以及《明代诗学的逻辑进程与主要

姚雪垠助手“操刀手术” 新版《李自成》弥补缺憾  2008-01-11 00:00:00

是已故著名作家姚雪垠的代表作,因受写作年代所限,洋洋300万言的《李自成》是一部没有最后完成且留下许多遗憾的作品。上世纪70年代,姚老写过一份《〈李自成〉内容概要》。从《概要》看,其未完成的是计划中的第4卷即崇祯十五年(1642)冬至十六年(1643)

陈寅恪钱锺书为什么用文言写作?  2008-01-11 00:00:00

中国文化界的主流语言由文言变为白话,已经将近百年。这场肇始于新文化运动的语言变革,对中国文化史的影响至为巨大,已然不可逆转。 刘梦溪先生在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关于“大师与传统”的演讲中,就这场语言变革指出了一个堪可思量的现象,提出了一个堪

唐君毅论儒家“三祭”的宗教价值  2008-01-11 00:00:00

何仁富[1](浙江传媒学院社科部教授 宜宾学院唐君毅研究所所长) 摘要:儒家祭天地、祭祖宗、祭圣贤的“三祭”是儒家宗教精神的主要载体。唐君毅认为,儒家“三祭”不仅具有一般宗教所具有的宗教精神,而且还有高明于、超越于一般宗教的宗教精神与形上意义。

2007年文化热点透视之我见  2008-01-11 00:00:00

2007年的文化景观,延续着往年的喧腾,更呈现出新的可喜气象。主流文化昂扬自信,民族文化强势复兴,大众文化多元激荡,文化产业迅速增长……这一切今天看来,似乎再正常不过了,但如果回顾30年前,简直就是人间沧桑。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讨论渐

诗与虱:古代文人心态考察的一个特殊视点(上)  2008-01-11 00:00:00

生活习俗“体现着人们生存的基本状态,或者说是人们生活的基本模式”,诗是“人生之咏唱” [1] ,自然也是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化迹象。而作者的心态,也由其中的文句得以折射。古人诗作中描绘的“扪虱”画面,告知我们一种人体寄生虫怎样介入了中国文化生活。 [

“国学热”与当代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  2008-01-11 00:00:00

放眼电视媒体,几乎各地都在效法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开出一坛坛普及“国学”的老酒,听众则听得如痴如醉;观察书店书市,通俗性的文史读物铺天盖地,打的旗号也是普及“国学”,读者亦读得有滋有味。对此“国学热”有喝彩的,也有批评的。我以为这对

我们今天应当如何普及儒学  2008-01-11 00:00:00

现今所谓的“国学热”,重头戏是儒学的普及。央视“百家讲坛”的于丹《论语》心得是儒学普及的典型,由此引发的种种议论,涉及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今天应当如何普及儒学?我以为这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一、历史经验:制度层面与义理层面 儒学曾经作
140216818首页 上一页 614 615 616 617 618 619 620 621 622 下一页 末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