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中国美学研究的深化掘进  2008-02-13 00:00:00

张晶 教授新著《美学的延展》是近年作者研究的美学专题。其独辟蹊径而能言之有理、持之有故,所标之新亦能稳如磐石。更为可贵的是,这些独到之见并不是零散的、互不相关的,而是由一以贯之的历史之维和逻辑之网将他们联结为一整体。 综观全书,由于作者对中

寄厚望却又有责难 春晚的成熟还是国人的成熟?  2008-02-13 00:00:00

中新网2月12日电 中国观众为何总是对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寄予厚望却又颇多责难?香港《文汇报》今天刊出凤凰卫视评论员邱震海博士的文章《春晚的成熟还是国人的成熟?》,对此现象进行分析。文章认为,春晚的成熟和国人内心的成熟,其实是两个并行不悖的过程。

《金瓶梅》:一部晚明社会“食货志”  2008-02-13 00:00:00

主持人:傅光明(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 主讲人:侯会(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主持人: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在文学馆听讲座。今天我为大家请来的是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侯会教授,大家欢迎! 《金瓶梅》如何描写货币在晚明时期人们商品生活这的作用?西门

庆历时期梅尧臣的诗风特征  2008-02-13 00:00:00

载:府尹钱思公、通判谢希深皆当世伟人,公(欧阳修)与尹师鲁、梅圣俞等“为七友,以文章道义相切劘”,个中成员正是日后欧阳修诗文革新运动的基本成员。从此时起,梅尧臣为“欧公把臂入林”,日后对文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观西京时期的文学创作,大体是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绝的“出格”问题  2008-02-13 00:00:00

五言诗尤其是五律和五绝,是近体诗中的重要部分,在唐代形成高潮。唐代诗人的创作环境是宽松的,无论政治思想还是艺术样式,有阔大的自由和发挥的空间。当然,作为文学艺术样式,亦有一定的遵循或约定俗成,即遵循五言律绝的基本格式,但又不将格律作为清规戒

民国那些人:不失“硬朗”又“好玩”  2008-02-13 00:00:00

徐百柯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7 年 9 月版 ■作品介绍 民国时期的那批学人,生活在一个新旧交替、中西碰撞,风云际会的时代,因而形成一种与今天的学人迥然不同的风度、气质、胸襟、学识和情趣。他们的个性或迂或狷或痴或狂,但内里全不失风骨、风趣或风雅,

神秘消失的古国续(五):奄国  2008-02-13 00:00:00

第五章 若隐若现的历史——奄国 它确实存在,却没有人说得清它的来龙去脉;它曾经非常强大,在历史上却没有多少记载。这时一个叫做奄国的古国。不知道何年何月,人们才能揭去它的面纱。 淹城与奄国 在江苏省常州市南面的武进区,有一座古代堡垒遗址,叫做淹

风花雪月——宋词里缓缓而吟的才子佳人(十九)  2008-02-13 00:00:00

【卷十九】 晏几道 【派别】 婉约派 【文集】 《小山词》 今宵剩把银缸照 犹恐相逢是梦中 多少次的魂梦中见到微雨落花下的晏几道,徐徐地行走在红香满地的小径上,深情地呼唤着他的红粉佳人。他一路走来,泪水润湿了他的双眼,那孤独忧郁的背影让人见之不觉

于丹再讲《论语》引批评 被指一分钟出错一次  2008-02-13 00:00:00

今年春节期间,于丹卷土重来,以孝敬、智慧、诚信、学习、治世等方面为题,在《百家讲坛》上再讲《论语》。于丹的新讲座也引来一些批评声音,批评者马千里就向本报指出,于丹开场第一讲就存在很多硬伤,几乎是“一分钟一处”。 在第一集《孝敬之道》的开场白

民俗专家:初七是“人日”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2008-02-13 00:00:00

2月13日是农历正月初七。有关专家介绍说,正月初七是中国传统习俗中的“人日”,即“人类的生日”,这在中国至少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 据天津市社科院历史所罗澍伟研究员介绍,中国民间称初七这天为“人日”“人胜节”或“七元日”。据民间传说,女娲造人

韩国头号国宝崇礼门 被7旬翁泄私愤烧毁  2008-02-13 00:00:00

韩国首尔警方 12 日说, 11 日抓获的蔡姓嫌疑人承认自己纵火焚毁了韩国“第一号国宝”崇礼门。这名 70 岁男子有纵火前科,作案前曾两次到崇礼门踩点。韩国媒体则严厉批评政府文物保护方面存在失职。 崇礼门 火烧崇礼门 被毁崇礼门 2 月 12 日 ,在韩国首都首

晏菲:“我要做国学音乐的探索者”  2008-02-13 00:00:00

晏菲不仅潜心探索国学音乐,还热心公益事业,她还是湖南电视台热心助人的“帮女郎”。 随着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收视率一路走高、《红楼梦》《三国演义》 《水浒》电视剧重拍、《论语心得》《品三国》热卖,国学日益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2007 年,青年
140216818首页 上一页 579 580 581 582 583 584 585 586 587 下一页 末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