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完颜阿骨打:灭北宋之手 北京首成国都  2008-02-05 00:00:00

完颜阿骨打(公元1068年-1123年),女真人。他创立的金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三个浓墨重彩的痕迹:灭辽、灭北宋、使北京第一次成为国都。其中,第一件事、完颜阿骨打亲自完成;第二件事,他遗命侄儿完成;第三件事,则由他的孙子完成。 北宋真是多

神秘消失的古国续(四):巴国  2008-02-05 00:00:00

第四章 巴人的乐土——巴国 四川,自古称巴蜀之地。这个名称的由来大有渊源。其中,“蜀”指古蜀国,而“巴”就是指巴国。在巴国的土地上,曾经发生过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天府之地寻三巴 “巴”是一个古老的部族,也是一个古国的名字,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传

风花雪月——宋词里缓缓而吟的才子佳人(十八)  2008-02-05 00:00:00

【卷十八】 王安国 【派别】 婉约派 【文集】 《王安国文集》 平地凤眼飞百鸟 半山云木卷苍藤 历史中能耳熟能详的弟兄皆是才子文人的寥寥无几,魏晋时有曹丕曹植,然兄弟两人不和,曹丕为九五之尊之时仍逼其弟行七步而诗,否则植将会被诛杀,曹丕为帝性常妒

冯硕:回望紫禁城的黄昏  2008-02-04 00:00:00

庄士敦是辛亥革命之后,唯一在紫禁城中生活过的外国人,也是几千年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中,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拥有“帝师”头衔的外国人。《紫禁城的黄昏》记述了困居紫禁城中“清室”的黄昏时期——从中华民国成立 到溥仪出宫期间——的历史。 1934 年,本书在

专家:孟姜女传说遗留悬念 哭倒何城难有定论  2008-02-04 00:00:00

孟姜女被指哭倒的不是长城 中新网 2 月 3 日 电据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披露:孟姜女的故事,作为中国最具特色的四大民间故事之一 ( 其他三个是《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 ) ,千百年来一直广为流传。孟姜女的传说一直以口头传承的

历经数载剿灭太平天国成就了曾国藩和湘军  2008-02-04 00:00:00

歌德说,他是时代的产儿,如果早生20年或晚生20年,他都将是另一种类型。常言道时势造英雄,其实英雄也好凡人也罢,都离不开他所生存的社会环境。三国时期善于相人的许子将曾预言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同样是这一个曹操,生逢太平治世或者乱离

诡异的“报应”:为何盗墓者多不得好死  2008-02-04 00:00:00

自古及今,盗墓都是“勇敢者的游戏”。 盗墓者既要胆大,还要心细,当然最基本的是不要怕掉脑袋。盗墓是见不得阳光的勾当,还没有哪一位敢如街头小混混“我是流氓我怕谁”般地狂言——我就是盗墓者。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是案发,盗墓者很难被严惩。 这时候

西方人写的“中国游记”戳穿“康乾盛世”  2008-02-04 00:00:00

翻看多位西方人所写的“中国游记”所谓“康乾盛世”的谎言就不攻自破了 1)葡萄牙传教士加斯帕尔达克鲁斯(Gaspar da Cruz)的《中国志》(Tractado emque se cōtam muito pol est co as cous da China); 2)胡安冈萨雷斯德门多萨所著《中华大帝国史》;

习俗的力量“郑孔门前不掉头” ——袁枚眼中的乾嘉考据  2008-02-04 00:00:00

袁枚多次谈到习俗的力量。比如,在《答戴敬延进士论时文》中,他说:习俗对于人的影响大极了!秦孝公废除井田制度,百姓怨恨。王莽恢复井田制度,百姓也怨恨。赵武灵王改用胡人服式,百姓不服从;北魏孝文帝禁用胡人服式,百姓也不服从。这些都是习俗囿人的

人道与天道之间——郭店楚简“义”范畴考辨  2008-02-04 00:00:00

郭简提出“善,人道也;德,天道也”,“圣人知天道也。知而行之,义也。行之而时,德也”。 郭简提出义是人道中体现的天道的德目,居于“群善之蕝”之至高位置。 郭简提出内外相分的处世之道:“门内之治仁掩义 , 门外之治义斩仁”;“禅 , 义之至也”。 孔

周天游:昭君文化三议  2008-02-04 00:00:00

一 匈奴之称形成于战国时期。对中原诸国而言,匈奴是北方最大的威胁,所以才有燕长城、赵长城和秦长城的修建。此前匈奴或称鬼方,或称山戎,或称猃狁,或称荤粥,多养马、牛、羊等牧畜,逐水草而居,过着悠放、豪爽、雄健而又艰辛的游牧生活。《史记· 匈奴

林云:西游人性——再读《西游记》(五)  2008-02-04 00:00:00

第五章 孙悟空为什么要去学道? 《西游记》的第一回,内容非常丰富。我们已经探讨了几个重要的问题、也谈到了有关人性的问题,看上去好像还有些道理。于是,紧接着,新的问题又来了:孙悟空为什么要去学道? 问题的答案也许很简单——他不是要求长生不老吗?
140216818首页 上一页 582 583 584 585 586 587 588 589 590 下一页 末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