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风花雪月——宋词里缓缓而吟的才子佳人(三十)  2008-02-28 00:00:00

【卷三十】 张元干 【派别】 豪放派 【文集】 《卢川词》 爱国词人的旷世悲歌 靖康之难让一些沉醉于大宋王朝迷梦中的士大夫清醒过来,但可悲的是他们想到的不是如何奋发图强,而是在战战兢兢中屈膝向金国求和。在这种主导趋势下,也有一些人不愿奴颜媚骨。他

文化传承绽奇葩——国风文集《文心夜耕》代序  2008-02-27 00:00:00

看了 国风 先生的文集《文心夜耕》对于读多了小男小女们耍嗲发腻、矫情强愁的文字,听惯了名流名嘴近乎戏谑、忽悠的各类讲坛高论的我来说,犹如进入一个别样的新天地,充满惊喜和陌生感。正像久不闻黄钟大吕,充耳只有瓦釜雷鸣,令人恹恹欲绝。忽听得幽谷传

风韵逸江左 文章动海隅——读王志清《盛唐生态诗学》  2008-02-27 00:00:00

王志清教授写作的《盛唐生态诗学》于2007年4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对于盛唐诗歌我没有进行过全面深入研究,因此《盛唐生态诗学》的出版,成为我学习理解盛唐诗的机会,感到十分高兴。中国王维研究会会长陈铁民先生以“全面视镜的盛唐山水诗考察”为序介

《西铭》的现代价值意蕴  2008-02-27 00:00:00

篇铭文所描述的价值理想,所展现的人生追求,仍然有着积极而丰富的意义。 张载认为,佛老的盛行和儒学的衰微,是导致当时社会价值体系多元冲突的思想根源。张载批评佛道二教,“彼语寂灭者往而不反,徇生执有者物而不化,二者虽有间矣,以言乎失道则均焉”。

刘志琴:讲史路向何方?  2008-02-27 00:00:00

传媒时代阅读方式的改变,已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尤其是从百家论坛兴起的讲史活动,铺天盖地。从用眼看书到用耳听书,从视觉到听觉,接受方式的改变,带来不一样的感受。用眼阅读,细致、缓慢,可反复地浏览、品味;用耳听,快速、便捷,却匆匆而过,这两者各

传承国粹文化公权理当谦抑  2008-02-27 00:00:00

新闻背景 针对近日社会各界对中小学音乐试点开设京剧教学的热议,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25日表示,从今年3月份到明年7月进行的是中小学京剧课试点,不是全面、全国的大面积推广,此“推广”不是“要求”。 在我看来,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的这番申明,不仅是对

学术发展呼唤批评家  2008-02-27 00:00:00

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实在是中国学术界面临的重大课题。笔者以为,学术环境有大有小:所谓“大”,乃学术的政治环境,主要是指国家对学术工作的基本态度和总体政策;所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精神的根  2008-02-27 00:00:00

现代中国大学精神建设,第一要务是“知根、植根、育根”的问题。如果“不知根”,则可能“植错根”,更可能会“育坏根”。塑造与培育现代中国大学精神,首先必须自觉地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同时不断吸纳世界文明的精华,从而呈现出中国气派。 大学

海外中国学:一面模糊的镜子  2008-02-27 00:00:00

自20世纪中叶以来,海外的中国学研究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为此,江苏人民出版社还专门推出了一套“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由于一大批海外中国学著作的出版,史华兹、彭慕兰、裴宜理、安乐哲、爱莲心、柯文、谢和耐、杜赞奇、墨子刻等等汉学家,也逐渐为中国学界

弗兰茨笔下的汤若望  2008-02-27 00:00:00

近几年,汤若望(Johann Adam Schal von Bell,1592-1666)在德国又成了一个热闹的话题。这是由弗兰茨的长篇新作《在上苍的阴影下》引起的。 弗兰茨,1949年生于德国科隆,是自由作家,在西方被公认为中国问题专家,曾在中国德文版的《北京周报》工作多年,还做

毛泽东论中医——中国对世界有三大贡献,第一是中医  2008-02-27 00:00:00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之瑰宝,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自然灾害和疾病作斗争中反复实践、总结而逐步形成的一套理论体系和方法。毛泽东历来十分重视民族文化遗产,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相信和重视发展中医药,都是他的一贯主张。没

李耀宗:京华地名贯“和瑞”  2008-02-27 00:00:00

近年,故宫太和殿大修。京华葺古多矣,惟此空前修复古老“和瑞”之气之举,令我久久萦怀! 北京建城3000余载,都800余年,文化蕴涵举世无匹。纵贯古今、遍布宫闱市井的许多地名,赫然充盈“和瑞”之气,即其最突出、鲜明的一大特征。 早在汉朝,在此燕山之麓
140216818首页 上一页 564 565 566 567 568 569 570 571 572 下一页 末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