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清教授写作的《盛唐生态诗学》于2007年4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对于盛唐诗歌我没有进行过全面深入研究,因此《盛唐生态诗学》的出版,成为我学习理解盛唐诗的机会,感到十分高兴。中国王维研究会会长陈铁民先生以“全面视镜的盛唐山水诗考察”为序介绍了本书的三个主要特色:第一,独特的研究视镜,实现跨学科研究。第二,文学本位的研究特色,着力动态分析。第三,灵活多变的研究方法。成为我们阅读的指导思想,也是客观的评价。这是一本优秀的学术著作,也是努力建设新的理论研究的奋力之举,相信对我们的学术研究也有很好的实践价值。 一、选取研究对象的科学性。唐代诗歌的繁荣,历来得到人们的充分肯定,诗必盛唐成为习诗兴世的传统,但主要限制在部分人之间。实际上,对唐代诗歌整体评价最高、最重视的还是当代,一方面盛唐气象代替了周汉帝国的精神,成为我们崛起的回忆、信心和启迪样板;另一方面,唐代的文化成为我们发展的动力源泉,因此成为显学,所以有李敖这个人宣称说他想做唐朝人,就是这一心态的典型代表。在唐朝近300年的历史中,人们更钟情盛唐,潜在的文化因素也在于此。王志清教授以《盛唐生态诗学》为题展开研究,可以说切合了时代的精神需求,也是抓住了显学的核心,因此研究本身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二、努力创新实践的前沿性。对于唐代诗歌研究来说,近20年时间虽然没有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的概念变化那样炫灵,但也在力图创新阐释和创新。西方的、自然科学的理论方法一阵阵覆盖着研究领域,指染着学术成果。对于这些,虽然没有人好好总结收获多少,但是都很快消失了,也许中国有中国的特色,也许自然科学的数理模式不能根本上解决文学研究的问题,表面看起来研究回归了传统,实际上却在引导着研究的变化和发展,这些理论合理使用的部分已经成为文学研究的基本因素,所以回过头来看看,这些研究还是有价值的。在这些势头以后,很少有人继续再这样去尝试。王志清教授的《盛唐生态诗学》标志着努力创新的势头精神依然强劲,因此具有前沿性。尽管他努力证明唐代生态诗学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成果,也是前辈学者研究走过的道路上继续的前进,如他认为林庚先生《唐诗的语言》就是这方面的代表(12页)等等。客观上,在此之前国外哲学界有过对生态问题的系统阐释,我国也有关于生态文化的著作出版,但是作为唐诗生态的系统研究,最有成就的应该是王志清教授,他的《盛唐生态诗学》也是第一本我国研究生态诗学的著作。 唐诗有没有生态问题,当然肯定有,过去有没有研究过唐诗生态,肯定也有。自然和社会环境对诗人的生活和诗歌创作的作用,在《尚书》和诸子等的经典里就说得很清楚。王志清教授的研究则是从现代生态理论的视野对盛唐诗歌进行研究,这是与以往不同的地方,具有自己的价值意义,应该充分肯定。不过虽然著者找到了一个很好的阐释视角,但是理论的痕迹还是存在,因此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如著者在2004年《北方论丛》发表的《盛唐休闲风气与诗人的别业创作生态》一文,我同意他关于唐代休闲风气与政治经济发达有关,但我认为别业就是生态的形式之一,没有必要再加上生态两字强调;更不同意别业相当于现在小汽车的说法,固然宝马、奥迪等是有钱的象征,但是,一个别墅可以买十个奥迪也是常情,上海的别墅最贵的在2005年就已经卖到1.5亿了,这也是要看生态的嘛。 三、诗人理论阐发的拓展性。在历来的学者群中,有很多人就是诗人,老的如闻一多、朱自清、林庚,有的虽然诗不是很多,但也很著名,举例如夏传才、禇斌杰、邱鸣皋、钟振振等。这些学者解读诗歌与一般的学者不同,相对来说他们更懂诗。他们知道创作的乐趣、情趣和意趣,能随之飞扬升华。这从阅读的过程中一样可以看出来,陈铁民先生认为《盛唐生态诗学》“似乎不善于考据和笺注”,但能很好地运用知识资料,霍松林先生认为王志清的王维研究探微抉奥,比如乾嘉的疏证之学,应该说两位先生说得都非常深刻准确,这某种意义上就是学理与诗性解读的区别之一。王志清是位现代诗人,也喜欢写散文,也研究现当代文学。这几年我多次和他在学术会议上见面,多次听他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多次接受他的著作,举杯论诗,畅饮抒怀,他的风韵文采常常获得很多掌声。所以王志清《盛唐生态诗学》就是从诗人看诗的角度,利用生态学理论来思考盛唐诗歌,所以他选取自己喜欢的诗人,而不是整个盛唐诗,其最成功的地方,也是核心的要数第九章生态本位的唐诗审美观,强调美在自然,探讨美在自然的哲学背景,观赏美在自然的山水诗美学形态。从这个意义上说,王志清的著作的立足感受的是其中有真意,神韵世界的禅意,品味的是文学本位的德性。对于这样的著作,不仅在于学科本身,对文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力或许更有效果。客观地说,王志清有很好的学术素养,言之有理,逻辑清晰。前几天听人说一个教授在媒体上解释弱冠说是男人长胡子就是弱冠,令人困惑。我读的资料只知道冠指冠礼,男人成年,用现在的话说可以结婚的标志,所以不同时代的冠礼、弱冠的年龄是不同的。假如八岁长胡子就表示七岁是弱冠,这也“太有才了”。王志清教授,虽以诗人解诗,但对资料,能翔实把握,所以其成绩取得就非常突出。 四、著述形成风格的独到性。学术著作的惯例是很少详细涉及到自己如何写作,但王志清教授不是这样,他在后记中详细地介绍了自己对王孟山水诗出现的生态原因的思考,界定了盛唐山水诗群落的内涵和盛唐生态的内涵。接着叙述了运用生态思维研究的意义是为了探讨文学的本质及其关联。然后介绍了本书框架的形成和前期研究概况,最后还介绍了自己的研究作风和短长。强调主观参与的研究精神,实际上也就是诗人解诗的特点,说明自己如何以诗为像,直觉体悟,感激成文。觉得自己缺少学术自信心,也缺少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度,真人真情,淋漓尽致,让人感动。我忽然明白王志清教授给我的信函中“敬请批评”的意思,他不是在说客气话,而是真诚的学术态度,这样的人品实际上就是科学真诚的童心,赤子之心,继续努力下去,便会金声而玉振。有这样的学术好友,唯斯人,吾谁与归!末了王志清教授表达了对生活挫折的感受,发出关于写作力量来源的感叹,让人动容和思考。 总之,这是一本优秀的学术著作,以创新明道为己任,情思蹈舞,应该充分肯定。对学术界每出现一个好的成绩,我都会感到高兴,春暖花开,面向大海,今天我要为王志清教授高兴。 (作者系:中国政法大学中文系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