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晚明苏州剧坛的传奇创作,在题材选择、人物塑造、主题取向等方面,呈现出了明显的创作重心下移的趋向。这一趋向深刻地体现了明清传奇史的发展走向,反映了传奇艺术自身发展的必然规律,是苏州作家队伍下层化 |
【内容提要】冯小青的故事在晚明广为传播,她不仅是以受难才女形象出现在公众视野里,同时是以《牡丹亭》著名读者而闻名。晚明出现了多部描写小青故事的剧作,这些作品均明显地受到了《牡丹亭》影响。在人物形象的塑造 |
阮元(1763-1848)生逢汉学思潮日盛的清代中叶,深受汉学浸染,并成为汉学的旗帜,其书学思想也不可避免地沾染了汉学治学的色彩。今人了解汉学与阮元书学的关系,有助于深入理解阮元书学的思想,了解书法的取法和风格 |
【内容提要】 冯梦龙笔下有着众多的觉醒女性,虽然这客观地表现了明代新思潮下的人性觉醒,但这些形象的塑造并不表示作家高举人性解放的大旗主张解放妇女。冯梦龙无意探讨中国女性的真正出路,而只是借“情”的理论 |
作为一个已经在北京生活、工作数十载的明史研究者,我平时对研究北京历史的论著颇为留意,也有浓厚的兴趣。近日,高兴地读到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何孝荣博士的新著《明代北京佛教寺院修建研究》, |
【内容提要】明代中后期,心学哲学上的双重价值观——人的价值和社会的价值深刻地影响着通俗小说创作和批评主体的通俗小说观念。一方面,心学对“日常生活”、“人欲”的大胆肯定使明代通俗小说题材由表现历史兴衰、 |
【内容提要】悲秋是中国农耕民族基于生命意识的文学母题,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以它短小篇幅被称作“秋思之祖”,因为它抒写的不是以往士子们个人自我实现的最高层次精神需要,而是元代在异族统治下整个汉民族 |
【内容提要】文章对明末清初小说《浮生六记》,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做了一个深入、细致的审美情感阅读,叙述了小说的若干情感内涵。 《浮生六记》是明末清初的一部自传体小说。作者沈复,字三白,苏州人。书中 |
【内容提要】“感情”的切入成为华兹华斯与公安派文论最初的契合点,但从文化视角的分析发现,童心再次成为他们思想的契合。同时,自然与民间在成为他们的共同选择的背后也隐藏着不同的文化因素。公安派的民间文学的 |
【内容提要】赵文是凤林书院词人群体中的重要作家之一,其词内容丰富,但在总体基调上是“凄恻伤感,不忘故国”。赵文的词创作是有一定理论自觉的,他论词强调辛弃疾、元好问的“中原豪杰之气”并希望后来的作词者学 |
【内容提要】本文借用“神道设教”这一概念来描述明清章回小说的叙事特性,即作者总是利用宗教描写来搭建时空架构,结构故事情节,确立叙事权威,传达创作意图,预设情节走向,完成人物设计;作者总是借助宗教描写来 |
在著名的“元曲四大家”——“关白郑马”中白朴(1226~1306)的文学成就也是非同一般的。他不但以杂剧与散曲的创作和其他三位齐名,而且他还创作了许多词,虽然总体上没有突破宋词的水平,但在元代文人中是首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