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赵文是凤林书院词人群体中的重要作家之一,其词内容丰富,但在总体基调上是“凄恻伤感,不忘故国”。赵文的词创作是有一定理论自觉的,他论词强调辛弃疾、元好问的“中原豪杰之气”并希望后来的作词者学习、继承,他自身的词创作也是以此为指导的。
赵文是庐陵凤林书院词人群体中的重要作家之一,有文集《青山集》8卷,词作31首。他曾参加文天祥领导的抗元队伍并与凤林书院词人群体中的多人交往密切;也曾作词祝贺刘辰翁寿诞,并与刘将孙结过诗社。他的词很受凤林书院的重视,书院所辑《名儒草堂诗馀》选录他的词达9首之多。赵文的词历来受到词学家的重视,清代沈雄把赵文摆在凤林书院词人群体中突出的位置。
一
赵文的词,很大部分是写家国沦亡之感的。《塞翁吟》(又海棠开后)以黄园为题咏对象,通过追忆黄园,写他的家国沦亡之感及其悲观之情。黄园,似在杭州。词的开头交代了看到黄园的时候,即海棠花开后,绿叶润,雨初干的时候。接下来,赵文就说没有想到往事成为过去,“当时剩买名花种,那信付与谁看。十载事,土花漫,但青得阑干。”词的下阕第一句直抒“悲观”情怀。说想想人世真如一场梦,看到眼底西湖过了,又看到赵舞燕歌,抹粉涂丹。最后感叹:“凭君更酌,后日重来,直是晴难。”[1](P4202-4210)要想得到晴天是很难的。这里的晴天有自然界晴天的含义,呼应了词的上阕“绿叶润,雨初干”,同时似有社会不得清明的寓意,寄托作者在家国沦亡后的悲观情怀。
《瑞鹤仙》(绿杨深似雨)词也写他的家国沦亡之感,这种家国沦亡之感是哀悼南宋王朝的痛绝之情。词以刘氏园西湖柳为感怀对象。刘氏园,在宋代是杭州西湖北山胜迹之一,在柳洲旁,是内侍刘玉外宅。词的开头就写西湖杨柳茂盛飘扬景象:“绿杨深似雨”。接着,笔锋一转,说过去西湖杨柳的情形:“西湖上、旧日情丝恨缕。风流似张绪。”西湖杨柳的柔条曾经倚着画阑,争着舞蹈。如今,杭州不再是京城了,西湖的这些杨柳枝条已老,也不能舞蹈,犹如作者零落天涯,后悔过去争着舞蹈时相互妒忌的那种情绪。在这里,赵文把自身的零落与西湖老杨柳枝条相提并论,写了刘氏园西湖柳的失意,也写了自身的失意。写感怀对象之后,赵文先是说长秋去后的痛绝之情:“痛绝长秋去后,杨白花飞,旧腔谁谱。”接着说年华暗度的痛绝之情:“年光暗度。凄凉事,不堪诉。”接着说不知何时才能重寻菩提寺路,段家桥水之梦:“记菩提寺路,段家桥水,何时重到梦处。”[1](P4202-4210)菩提寺,在宋代是杭州的一所重要寺院,在潘阆巷。旧时在钱塘门外。宋代太平兴国年间钱惟演舍宅建造。宋代建炎年间被毁,绍兴年间重建。有南漪堂、迎新堂。段家桥,即断桥,在杭州西湖孤山路口,是杭州西湖孤山胜迹之一。断桥,本名宝祐桥。唐时呼为断桥。元代钱惟善竹枝词有段家桥之名。杨萨诸诗往往亦称段家桥。赵文在抒写长秋去后的痛绝之情、年华暗度的痛绝之情后,抒写更深的痛绝之情——感叹老去的枝条系不住春光:“况柔条老去,争奈系春不住”。
赵文写家国沦亡之感的词,除了上述的之外,还有好些。如《大》(正宝香残) 以感春为题,抒写他对南宋有着“相思无奈”之情。此外,《莺啼序》(秋风又吹华发)是一首感秋的词,但在这首词里,赵文也是抒写家国沦亡之感,抒写一种“何怀故宇”的情绪。赵文直抒感秋之情,感叹时光流逝,自身年老,痛恨国家沦亡:“秋风又吹华发,怪流光暗度。最可恨、木落山空,故国芳草何处。看前古、兴亡堕泪,谁知历历今如古。听吴儿唱彻,庭花又翻新谱。”改朝换代,吴地女子又唱着谱了新曲的乐府吴声歌曲《玉树后庭花》。赵文哀吟:“吾生已矣,如此江山,又何怀故宇。”
赵文这类抒写家国沦亡之感的词还有《八声甘州》(是去年春草又凄凄)。词中把亲情和亡国之情结合在一起,既写深挚的兄弟之情——“到年年无肠堪断”,也写沉痛的亡国之情——“城亦全非”。这是赵文唱和吴孔瞻怀念文天祥的词,因而想念弟弟赵亦周。赵亦周,即赵元简。元兵攻破临安后,赵文携弟弟赵元简到福建延平参加文天祥的抗元队伍,途中赵文和弟弟赵亦周都生病。赵文写信向文天祥告急,文天祥收到赵文的告急信后,为赵文赵亦周兄弟派了医师、专卒、轿夫等[2](P105)。待赵文收到文天祥回信后,赵亦周病死了。赵文把弟弟埋葬了以后,又跟随文天祥入汀州(今福建长汀)。不久,因为汀州告急,赵文乃与文天祥分别,文天祥往南去了福建漳州,赵文从汀州出走,遁归庐陵,把弟弟死于福建延平的消息告知父亲。[3](P22)赵文对于文天祥怀有崇敬之情,他曾于正月十四日大雪之中瞻拜文天祥坟冢,作诗四首抒写痛悼之情。赵文对于弟弟赵元简有着深挚的手足之情。词中抒写了他的这种感情:
是去年、春草又凄凄,尘生缕金衣。怅朱颜为土,白杨堪柱,燕子谁依。谩说漫漫六合,无地著相思。辽鹤归来后,城亦全非。更有延平一剑,向风雷半夜,何处寻伊。怪天天何物,堪作玉弹棋。到年年、无肠堪断,向清明、独自掩柴扉。何况又、禽声杜宇,花事酴。[1](P4202-4210)
赵文回到故乡后,念念不忘死于他乡的弟弟。赵文与弟弟的感情非常深厚,赵文曾作《展亦周墓》诗,写他当时展赵亦周墓的悲痛情景。赵亦周死后十八年,赵文作诗九首托当时在南剑从教的刘将孙寻找赵亦周墓,并嘱刘将孙将诗稿在赵亦周墓地焚烧,以表追悼之情。赵亦周死后二十年,赵文还作《哭亦周》诗四首,追悼赵亦周。后来,在南剑任职的刘将孙把赵亦周墓的情况告诉赵文[4](P279),赵文在63岁的那一年年末,独自一人到一千五百里外的延平,负着弟弟赵亦周葬在他乡的遗骨回故乡,在母亲易氏的墓田里,挖了两个洞穴,把弟弟赵亦周的遗骨安放在其中一个洞穴里,为自己预留了一个洞穴,以待他日自己死后与弟弟合葬在一起,以此表达生与弟弟同出,死后魂魄与弟弟同归之情。后来,赵文死后,他的儿子按照他的遗愿,把他的遗体葬在遗留的那个洞穴里。[5]在词中,赵文在写怀念弟弟挚爱之情的同时,也化用“丁令威”的典故,写出了哀痛国家沦亡之情,寄托了对文天祥的崇敬之情。丁令威本是辽东人,在灵虚山学道,后来化鹤回到辽地,停留在城门华表柱上。当时有少年举弓欲射它,于是鹤飞起来,徘徊于空中而言:“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飞,冲天而去。赵文化用这个故事,谓他的弟弟赵亦周化鹤归来之时,已经改朝换代了,家园已不是过去的家园了,从而寄托他的亡国之痛。
二
赵文的词,有的写他反对出任元朝官员的情感。如,《凤凰台上忆吹箫》(白玉磋成)所说“冰雪相看”就是如此。词云:
白玉磋成,香罗捻就,为谁特地团团。羡司花神女,有此清闲。疑是弓靴蹴鞠,刚一踢、误挂花间。方信道,酴失色,玉蕊无颜。凭阑。几回淡月,怪天上冰轮,移下尘寰。奈堪同玉手,难插云环。人道转官球也。春去也,欲转何官。聊寄与、诗人案头,冰雪相看。[1](P4202-4210)
转官球是一种花。赵文描绘了它的神态,一团白色的花,挂在花间,犹如白玉磋成,犹如香罗捻就,比酴更漂亮,比玉蕊更美丽。这种花神态清雅,犹如淡月,这花名转官球。赵文如此强调转官球的淡雅神态,强调“春天”已去,要把它寄到诗人案头,他的用心似寓有反对南宋官员出任元朝官职。
本文原文
赵文词中的这些情感是很好理解的,一个曾经参加了文天祥的抗元队伍,参加过抗元战争的人,一个深深地为家国沦亡而哀痛的词人,他会有这些情绪。但是赵文似乎不是总是如此的,他有时对于出任元王朝官员的人表示肯定,如他对出任元朝高官的胡存斋就加以肯定。赵文有两首祝贺胡存斋的词,表达了他对胡存斋出任元朝高官的肯定之意。一首是《八声甘州》(记年时快马上青云)。胡存斋,即胡颐孙。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时任江西宣抚使的胡颐孙援沙布鼎例,请至元钞千锭为行泉府司,岁输珍异物为息,获得了元王朝的准许。元王朝以胡颐孙遥授行尚书省参政、泉州太卿行泉府司事。[6]赵文这首词就是以胡存斋任这一官职为题的。词云:
记年时、快马上青云,而今衮衣还。问公归何有,春风万斛,散满人间。闻道金銮召对,风采动朝班。宰相从来有,几个朱颜。 梅雨槐风清润,正台星一点,光照龙湾。赴经纶馀暇,按行紫芝山。念江南、民生何似,把囊封、奏上九重关。须信道,济时功行,便是金丹。[1](P4202-4210)
赵文对于胡存斋任这一官职,持赞颂态度,说胡存斋是带了万斛春风回来,说胡存斋是建“济时”功。胡存斋是个好客之人。平日,四方之人往来,他无不招待。他担心守门人倦于通报,凡是他没有出门的时候就在家门口挂一块“本官在宅”的牌子,以便往来之人找他。[7]胡存斋还是个乐于出力之人,王义山说,南昌修建龙沙道院,中书左丞杨镇和宣慰使胡颐孙都出了力。
赵文祝贺胡存斋的另一首词是《莺啼序》(初荷一番濯雨)。赵文谓胡存斋出任元朝官职是顺应天意,上天之意就是要产生贤人来支撑乾坤,而不是让贤人老早去做神仙,享清福。“天还记得,生贤初意,乾坤正要人撑住,便公能安隐天宁肯。”把胡存斋出任元朝官员称为顺应天意,这个说法对胡存斋的肯定是很大的。赵文化用留侯张良“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故事,祝愿胡存斋像张良辅佐汉代刘邦那样,在元王朝努力为官。“待看佐汉功成,伴赤松游,恁时未晚。”批评胡存斋过早地迷恋炼丹,过神仙的日子:“谁知老子,正自萧然,于此兴颇浅。只拟问、金沙玉蕊,兔髓乌肝,偃月炉中,七还九转。古往今来,悠悠史传,神仙本是英雄做,笑英雄、到此多留恋。看看破晓耕龙,跨海骑鲸,千年依旧丹脸。”[1](P4202-4210)
三
赵文的词中,多次重复抒写追求功名的情怀。“名利事,总成非。漫老矣何为。吴山夜月闽山雾,回首鬓影如丝。”(《塞翁吟》(坐对梅花笑))谓当年在吴山地区追求功名,在闽山地区奔波,回首不觉鬓边已是白发。“京浙尘埃,闽峤风霜,不觉催老。封侯事付儿曹,懒把菱花频照”(《石州慢》(京浙尘埃))这里所说京浙尘埃,谓当年在京城杭州地区所受的苦。赵文早年追求功名是很挚着的,也是很苦的。刘将孙在《赵青山先生墓表》里说过,他少年即倾慕巽斋①,追求功名。自景定甲子年(1264)至咸淳甲戍年(1274),他都在为追求功名拼搏。咸淳甲戍年,他才进入太学。但是,德祐元年(1275),元兵渡江。德祐二年(1276)二月,元兵前锋到临安,南宋的恭帝率百官拜表,正式投降元兵。赵文追求功名之事就破灭了。对于那一段经历,赵文在《送宋公路序》一文中也说及了:“吾自甲子后十年间,正为功名役,一旦世变,苍黄归,奉亲辟地,数年甫定,而草木之悲不堪言矣。诚知其如此,岂以十年养亲之岁而弃之于奔走乎?已矣,而勿言之矣。”[8](P9)赵文在词中反复追忆早年追求功名的情景,说明他对那段经历很在意。
赵文抒写早年追求功名的同时,也抒写抱怨之情,抱怨自身的不幸遭遇。“明光赋笔,那知白首山中,年年管领闲花草。叩角夜漫漫,问何时能晓。堪笑,空有传世千篇,正似病呻肌啸。欲傲王侯,早被王侯相傲。”(《石州慢》(京浙尘埃))赵文抱怨那些在宫殿里做文章的人们不会懂得那些没有官职,生活贫寒的人。这种抱怨之情有时在与朋友唱和的词中和盘托出。“恨王孙去后,烟草茫茫。记得湖山胜处,相对拆封黄。情笺思墨犹香。奈当时两鬓,都是吴霜。兔颖吟枯,裘解尽,何意此□游梁。旧话不堪长。便倩薰风吹去,本地看风光。惟有青山,伴我耕钓老村庄。”(《望海潮》(云外梅阴))龙有章是赵文的友人,一位有才的穷朋友,赵文曾作《龙有章卜筑序》,为龙有章有才情而无居所鸣不平。赵文在唱和龙有章的词中抒写了遭遇家国沦亡不幸,无所作为的抱怨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