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1)-文化研究
来源:  作者:魏晋  点击:次  时间:2001-08-21 00:00于哲学网发表

 

  在著名的“元曲四大家”——“关白郑马”中白朴(1226~1306)的文学成就也是非同一般的。他不但以杂剧与散曲的创作和其他三位齐名,而且他还创作了许多词,虽然总体上没有突破宋词的水平,但在元代文人中是首屈一指的。

  白朴初名恒,字仁甫,后更名朴,字太素,号兰谷。祖籍奥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定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父亲白华为金朝著名文人,官至枢密院判官,参与军机要事。金哀宗天兴元年,蒙古军攻陷南京(金朝首都,今河南开封)。正在南京的白朴母子遭难,母亲从此生死不知,八岁的白朴则深感失母之哀。这段惨痛经历影响了白朴的一生,他的好友王博文在《天籁集序》中说:“未几,生长见闻,学问博览,然自幼经丧乱,仓皇失母,便有山川满目之叹,逮亡国,恒郁郁不乐,以故放浪形骸,期于适意,中统初开府史公将以所业荐之于朝,再三逊谢,栖迟衡门,视荣利蔑如也。”早经战乱,使白朴对人生和世界都比较消沉。这使他走入文学的金字塔,在语言所构织的时空里游弋、徘徊。

  在白朴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个人对他起过相当重要的影响,这就是元好问。1233年南京被攻陷后,一片喊杀声中元好问抱着被他视为“元白通家旧,诸郎独汝贤”的神童白朴逃出京城,自此,白朴有很长一段时间生活在他身边。白朴自幼聪颖好学,这时又有大学问家元好问的悉心指导,因此他的学业取得突飞猛进的进步,十几岁就已才华出众,声名远扬。但是生逢乱世,又加幼年仓皇失母的离散之痛不绝于胸,因此他无意于建功立业,拒绝了朋友的极力举荐,只是以纵情诗酒、游乐山水为己事。这条人生道路的选择,使世间少了一位谨小慎微的官宦,却诞生了一位流芳至今的文学大家。白朴曾到各地漫游,两次到过大都(今北京),还游历了顺天(今保定一带)、寿春(今安徽寿县)、怀州(今河南沁阳)等地。与许多才子名流优游于诗酒之间,这些人多为当时有名的杂剧或散曲作家,而白朴的创作也就是在这时开始的。

  白朴一生曾写杂剧十六种,但大多已经佚失。《流红叶》、《箭射双雕》现存曲词残文。今存完整的剧作只有二种:《墙头马上》和《梧桐雨》。其中《梧桐雨》取材于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描写李隆基和杨玉环的故事,细致入微地描述李隆基的内心活动,表现他的忧伤、凄凉之感,抒发了一种美好的东西失去后无法再得的哀伤,反映了作者对盛衰兴亡无法逆料和掌握的感叹。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