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译诗和写诗之间(1)-文化研究  2001-09-04 00:00:00

卞之琳、冯至和穆旦三位诗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都是集诗人、翻译家和学者的身份于一体的,他们力求翻译和创作结合,理论和实践结合,传统和现代结合。他们的诗歌翻译不仅对各自的诗歌创 作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

文化中国与大地民间——试论30年代的“寻根小说”(1)-文化研究  2001-09-04 00:00:00

【内容提要】 在30年代文化守成主义思潮影响下,一批文学家力图重建中国古典艺术精神,创立本土化的现代写意小说学,他们构成了30年代文学领域的“文化寻根”派。周作人、废名、沈从文和萧红等人就是30年代“寻根

在时代大潮中推进艺术学的发展(1)-文化研究  2001-09-04 00:00:00

由山东艺术学院与东南大学、上海大学共同举办的全国艺术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近日在济南召开,40所院校的7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是在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现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的形势

吴伟斌先生关于元稹诗文系年的失误(1)-文化研究  2001-09-04 00:00:00

【内容提要】吴伟斌先生是近20年元稹研究领域最活跃的人物,最近他发表了一系列文章讨论《元稹年谱》的系年失误,虽有可取之处,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了一系列不小的错误。清理这些错误,对于促进原本比较薄弱的元镇

新世纪文学市场化与当代小说创作(1)-文化研究  2001-09-04 00:00:00

新世纪以来,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影响了当代小说创作,文学的商品性日益加强,文学的市场化日趋明显。文学市场化使小说创作一定程度摆脱了政治附庸与概念化的尴尬,使小说创作更加贴近了现实生活,使小说创作更

洗脸也大有深意——《红楼梦》艺术杂谈(1)-文化研究  2001-09-04 00:00:00

林文山一个作家,总是精心地选择自己认为最有典型意义的情节去塑造人物,表达主题思想,力求挖掘并表现出蕴含其中的社会内容。生活是丰富多采的,既有尖锐的斗争冲突,也有平常的喜怒哀乐。它们互相联系,很难截然分

关于文学主题学研究的一些思考(1)-文化研究  2001-09-04 00:00:00

一 主题学,一般认为起自19世纪中叶德国格林兄弟的民间故事跨区域研究。作为一种理论方法的自觉,这当然不能算错。然而若从人类精神发展的流程来看,许多民族更早些的记载表明,主题学的意识可谓古已

1912—1919:终结与开端(1)-文化研究  2001-09-04 00:00:00

这是中国近代历史和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个没有名目的时期:1912—1919年。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第六讲《清小说之四派及其末流》中“末流”一词使后来的研究者找到了勾勒这一时期文学流向的入手途径。在众多

三十年短篇小说艺术创作轨迹回顾(1)-文化研究  2001-09-04 00:00:00

1978年全国举行第一次短篇小说评奖,我能清楚地记得那一次短篇小说得奖篇目是25篇。后来再一问,很多人都和我一样,不仅记得得奖的篇数,还能说出大部分的篇目。如今,30年过去了,短篇小说创作经历了风风雨雨,

《论语》“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标点商榷(1)-文化研究  2001-09-03 00:00:00

《论语·乡党》中有这样一句话:“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现代出版的《论语》读本都是这样标点的,笔者认为,这一则改为如下标点会更妥帖些:“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笔者按:‘

少数民族文学学术活动概览(1)-文化研究  2001-09-03 00:00:00

1998—1999年,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术活动异常活跃,它们既有对20世纪所走过的历程的回顾与总结、又有对21世纪的展望与设计,体现出强烈的历史感。这些学术活动大体包括组织建设、学术会议、出版、评奖等四个方面

汤用彤对《太平经》的考证研究(1)-文化研究  2001-09-03 00:00:00

对于道教史研究的开端,入手点的选择实为关键。汤用彤先生通过对浩如烟海的道教经史的广搜精求,首先确定了《太平经》在道教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他指出,《太平经》上接黄老图谶之道术 ,下启张角、张陵之教。
140216818首页 上一页 1291 1292 1293 1294 1295 1296 1297 1298 1299 下一页 末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