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恒先》思想探微  1970-01-01 08:00:00

前不久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三册中有《恒先》一篇,学者已对其作了不少探 讨,成果发表在简帛研究网上。笔者对这篇佚文也有一些看法,现在写出来,敬请学界指教。 《恒先》主要讲了两方面内容,一是讲宇宙生成论,一是讲天下之作为。下面就从这

“大同小康”之论非关孔子辨  1970-01-01 08:00:00

《礼记·礼运》开篇便写道: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 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 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

从孟子的“仁民爱物说”看儒家的生态观  1970-01-01 08:00:00

如果说,在孔子学说中,天还保留着神秘性的一面,人对天有一种敬畏之心,这种敬畏之心表 现了一种宗教精神;那么,在孟子学说中,天被进一步自然化了,同时,其价值意义却又更加突 显了。这种发展的趋势是很明显的。 孟子上距孔子只有一百多年,他的最大愿望

后现代视域中的现代新儒学  1970-01-01 08:00:00

本文拟在后现代视域中对现代新儒学予以评析。这样做的意图主要有二。其一,以往对新儒学的 论析主要是以现代化或现代性为参照系的,在后现代视域中对新儒学予以评析,应当有利于更为 完整地把握新儒学这一中国当代思潮的基本理论特质。其二,当中国文化还处在

孔子“述、作”之义与文化的继承性  1970-01-01 08:00:00

文化的发展有继承、有创新。文化为精神之事物,故其继承与创新乃表现为一生命连续性中 的日新日化。反省中国现代以来的文化状况,我们常常感到,其中“求实”的精神与“创新”的 意识似显过强。此源于文化阐释中“自我中心”的功利态度和所谓“客观研究”的认

试论儒学传统与现代人权意识  1970-01-01 08:00:00

严格说来,“人权”(human rights)意识是在近代以来的工业社会土壤上,以市场经济和市民阶级的形成、壮大为背景而产生发展起来的。在农业——宗法(宗族)型社会土壤上形成、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儒学,不仅没有近现代意义上的人权意识,而且如同其无法自发地

南宋道学与反道学之争  1970-01-01 08:00:00

南宋时期,人才辈出,学派林立,各种思想观念互相激荡,共同促成当时学术文化的繁荣发展。其间,影响深远而又引起时人与后人高度关注的无疑是道学与反道学之争(1)。 一、学术层面上的道学与反道学之争 道学与反道学之争,在学术层面和非学术的政治局面上均

关于宋代书院儒学教育的几个问题  1970-01-01 08:00:00

书院是唐、宋时期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组织形式,也是中国古代教育深刻变革的产物。它的兴起和发展既带来了教育上的一系列变革,也更加促进了儒学的传播和普及,使儒学教育呈现出社会化的发展趋向。并且,以儒学为主要教育内容的书院,在传递与发展文化、培育人

关于儒学的现代转化问题——评现代新儒家的儒学转化观  1970-01-01 08:00:00

作为中国文化传统之核心的儒学能否由传统而向现代转化?倘有此可能,将如何转化?这问题与中国文化发展方向密切相关。当人们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命运以及中国未来文化发展时,总无法回避儒学传统的现代转化问题。唯其如此重要,自上世纪20年代中西文化论战以来,

略论先秦儒学及其影响  1970-01-01 08:00:00

在中国儒学的历史长河中,先秦无疑是最基本的源头。先秦儒学奠定了中国儒学的发展基础,影响并规范着后世儒学。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儒学的基本范式在先秦时期即已形成,而后儒则只是不断地对先秦儒学进行诠释与发挥、发展。本文试对先秦儒学及其影响略作论析

孔子、孟子与儒家的社会理想观  1970-01-01 08:00:00

青年学者韩德民说:“考察归纳历史可以有两种不同视角,一是把历史看作表现为客体的物质性实践的过程,这种过程受制于必然性的我们通常名之为规律的力量。所谓意识或精神或思维,在这样的意义上,不过是这种客体性过程与客体性过程内在固有规律在人脑中的投影

“荀氏之儒”及其对儒学发展的贡献  1970-01-01 08:00:00

一、荀学的崛起 (一)荀子的学术生涯 荀子,名况,字卿。胡元仪认为,荀子是周郇(又写作荀)伯之苗裔,以国为氏;又称孙卿者,因其乃郇伯公孙之后,故又以孙为氏。郇国,地处山西猗氏县(今山西临猗)之境,春秋时为晋武公所灭,战国时属赵国,故荀子为赵人
1171399首页 上一页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下一页 末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