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网络空间、交往和身份认同(1)-科技哲学
来源:  作者:本站会员  点击:次  时间:2002-01-26 00:00于哲学网发表

 
总之,在界面上想象自我并非单纯的主体行为,而是亚文化群体文化认同的一部分。从正面来讲,在界面上想象自我是群体对共同文化经验的追求的一部分,是主体际的文化行为或游戏。由于主体被回避,界面上想象的自我就成为一个没有统一不变的主体作为基础的自我,即去中心的自我,使自我在身份多元化中能够经历他人的生活,更好地融于多种可能性的生活之中。从反面来讲,在界面上想象自我并非自由想象,亚文化群体的想象在自我想象的过程中被不作反思地接受,使主体性意义上的自我被主体间性意义上的自我所僭越,使自我丧失最基本的内在同一性,即为了自我的多元化和经历多种可能的生活,而付出了自我断裂和碎片化的代价。无疑,把属于主体的自我交付给想象的亚文化群体,使自我沦为群体无意识的分裂的幻像,其伦理后果必然是可疑的:自我似乎不必为群体无意识的幻像所导致的自我精神分裂的后果负责。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