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不可不知的史学百年著作——我编《20世纪中国史学名著提要》  2008-09-19 00:00:00

《 20 世纪中国史学名著提要》 马宝珠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年 4 月版, 40.00 元 说到史学名著,自应有其特殊的学术含义,即突出地反映某一史学思潮、彰显其学术价值与时代意义者。 20 世纪的史学思潮大体经历了“新史学”、新历史考证学 ( 时人亦

邓晓芒:“成人”旅途中的三个重要驿站——《人论三题》序言  2008-09-19 00:00:00

《人论三题》,邓晓芒著,将由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 “人生”、“人格”和“人性”,这是我关于“人”的思考的三个主题,也是我自己在“成人”的旅途中三个重要的驿站。 首先是“人生”。 什么是人生?通常认为,人自从一生下地,便开始了他的人生。一般意义上

顾炎武“ 谦”溯源与钱锺书“文人相轻”:兼评《二钱诗学之研究  2008-09-19 00:00:00

《二钱诗学之研究》,刘梦芙著,黄山书社 2008 年 1 月版, 30.00 元 顾炎武 刘梦芙先生的《二钱诗学之研究》,是一部值得细心玩索的好书,中国诗学研究者,尤其是关注近现代诗学者,可以从其中获得诸多启发。 综括此书的特色,我以为有两点。 (1) 作者诗学

余音填补戊戌变法研究空白 “孙家鼐传”真实揭示了北大创建历程  2008-09-18 00:00:00

北京大学的首任校长、中国历史上首任教育部部长是谁?中国当代施行的小学、中学、大学教育体系起于何时?为什么戊戌变法失败 100 天后,京师大学堂(北大前身)能够幸存并顺利开学?中国改革家的命运都很悲惨,商鞅惨遭车裂,王安石两度罢相,张居正人亡政息

一部正德历史的活剧——读《正德风云:荡子皇帝朱厚照别传》  2008-09-18 00:00:00

《正德风云:荡子皇帝朱厚照别传》 韦庆远著,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8 年 7 月版, 60.00 元 明清史学家韦庆远先生,对近年来某些歪曲、篡改、戏说历史的小说和电视连续剧大行其道深感不满和忧虑,认为那不仅惑乱视听,误人子弟,而且对社会文化心理的塑造起着

李乔:学术田野的旅人——读《走向田野与社会》  2008-09-18 00:00:00

《走向田野与社会》 行龙著,三联书店 2007 年 12 月版, 35.00 元 有句云:“青史有待垦天荒”,二十多年前,社会史领域还是一片天荒的时候,我认识了晋人行龙先生。那时,他正一页一页地翻看山西各县的地方志,做卡片,写提要,准备 在社会史领域开出一片

《国学四十讲》:在这里读懂国学  2008-09-17 00:00:00

21 世纪开端的数年,国学之热,是人们始料未及的。其参与国学研究、讨论、学习、传播之人,从数量上看,恐将为 20 世纪之总和。有关国学之书籍刊印之多,亦令人目不暇接。 2008 年,著名文史专家卞孝萱、胡阿祥二先生主编的 120 万字巨著《国学四十讲》由湖

陆建华:读朱人求博士《儒家文化哲学研究》之感想  2008-09-17 00:00:00

人求是我读博时的同学,读完他的著作《儒家文化哲学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8 年出版),禁不住书中内容的“诱惑”,写出以下的文字。这些文字从专业、学术的角度看虽然不是很正规,但是,可以直接表达我未经“筛

《翁同龢日记》:日记中的历史  2008-09-17 00:00:00

在存世的名人日记中,《翁同龢日记》无疑是部重要作品。从前我在复旦上学,曾借阅过涵芬楼影印的手稿。后来中华书局出版了陈义杰点校的排印本,对于阅读方便良多。翁同龢笔下十九世纪的风雨岁月,生动有趣,既有细腻的时代场景,也包含着作者思想演变嬗递的

《百年周立波》献礼著名作家周立波诞辰100周年  2008-09-16 00:00:00

9 月 14 日 ,《百年周立波——战士、学者、作家》一书在益阳首发。 邓霞 摄 中新网益阳 9 月 14 日 电 ( 记者 邓霞 ) 为纪念著名作家周立波诞辰 100 周年,《百年周立波——战士、学者、作家》一书今日在此间首发。 周立波是中国 20 世纪 5 、 60 年代与赵

中华再造善本工程二期启动:为往圣继绝学  2008-09-16 00:00:00

中国的雕版印书始于初唐,成于五代,盛于两宋,旁及辽、夏、金,延袤于元、明、清,雕版印刷的应用不但对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典籍的传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然而时至今日,唐、五代时期的版印实物已成吉光片羽;宋元刻书也是万不存

《鲁迅传》:以鲁迅精神来研究鲁迅  2008-09-16 00:00:00

自鲁迅逝世七十多年来,国内学者先后编写了十几本鲁迅的传记。尽管其中的若干本有一定的可取之处,然而,应该说从整体看是不成功的。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传记作者的思想方法和写作态度存在问题,即因为敬佩和崇拜鲁迅,对鲁迅的形象拼命地予以拔高,通篇充满
911091首页 上一页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下一页 末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