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鲁迅传》:以鲁迅精神来研究鲁迅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8-09-16 00:00于哲学网发表

 

 



     

     

     

    自鲁迅逝世七十多年来,国内学者先后编写了十几本鲁迅的传记。尽管其中的若干本有一定的可取之处,然而,应该说从整体看是不成功的。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传记作者的思想方法和写作态度存在问题,即因为敬佩和崇拜鲁迅,对鲁迅的形象拼命地予以拔高,通篇充满溢美之词,于是鲁迅被塑造成了头顶闪着光圈的“神”。更有甚者,乃是根据现实政治斗争的需要而改铸鲁迅的形象,肆意曲解鲁迅的生平思想活动和著述文字,以一个失真的鲁迅来为某种政治路线服务。

     

      粉碎“四人帮”后,就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新写作出版的几本鲁迅传记作品来看,仍有不少使人感到不满意的地方。这主要是:从立意构思、谋篇布局、材料剪裁到语言文字表述等,还有陈陈相因的气息,突破与创新并不显著,个别的作品似乎颇有新意,从某一特定的思想角度解释鲁迅,但相关的评述意见,作为一家之言尚可,毕竟缺乏足够的说服力。

     

      在这样的学术背景下来读吴中杰先生的新著《鲁迅传》(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无疑令人惊喜。可以认为,这是国内学者所写的鲁迅传记中很有价值的一部。具体说来,该书至少有如下几点值得重视:

     

      首先,作者系资深的鲁迅研究专家,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研究鲁迅,至今逾半个世纪而不辍。作者对鲁迅的生平思想活动和著述文字有过全面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对于鲁迅研究所涉及的相关学术文化课题也有深刻的探索思考。他曾写作出版了《鲁迅的艺术世界》及《评点鲁迅杂文》等,也曾参与编写过《鲁迅年谱》,还出版过《鲁迅传略》、《鲁迅画传》等。作者编撰这本《鲁迅传》显然是建立在长期而深入系统的研究基础之上的,绝非是初出茅庐者或浅尝辄止者的急就章,或是文抄公传人的“剪刀加浆糊”的产品。正是这一点从源头上保证了这部传记作品的学术质量。

      

      其次,作者信奉并很好地实践了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即传记写作做到从史料出发,从事实出发,充分尊重历史,严守传记写作的真实性原则,并且有针对性地克服以往的鲁迅研究中普遍存在的弊病———诚如作者所说:“我发现过去关于鲁迅的议论中,常有与鲁迅原意和基本事实不符之处,这一弊病至今在评论界也未能完全克服”,为此,在相关的问题上,他“都汇集了大量的材料,来纠正以往的偏见,力求用全面的观点,写出一个真实的鲁迅来”。

     

      第三,全书在涉及鲁迅研究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都坚持了独立思考,从而提出了个人的许多富有创新意味的见解,尤其是对于鲁迅某些重要著作的思想要旨和艺术手法所作的要言不烦的提示,很好地解答了一般读者在阅读鲁迅著作时可能产生的疑惑。可贵的是,作者还进而指出“阅读鲁迅,理解鲁迅,还要有一个共同的思想基础,即人文精神的基础”。应该说,这样的意见,既可引导读者正确地认识鲁迅与理解鲁迅,而对于从事鲁迅研究的同行,又提供了方法论的启示。

     

      第四,全书对于鲁迅形象的描摹是相当完整的。由于作者从多种角度观照、评述鲁迅思想言行与日常生活(包括生活情趣、感情世界、人际关系与家庭生活等),唯其如此,出现在读者眼前的鲁迅,并非是终日的所谓“横眉冷对”者,而是—位活动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思潮里的思想深邃、学识渊博、感情丰富、热爱生活的现代知识分子,令人可亲可爱。

     

      记得鲁迅本人对于如何认识与理解历史人物发表过精辟的见解,如强调“知人论世”等。综合上述各点,可以认为,这部鲁迅传记其实正是遵照鲁迅的思想来写作的。又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鲁迅研究界曾提出过“以鲁迅精神来研究鲁迅”的口号,不过真正实践了这一口号的学术成果却不显著。现在,吴中杰先生的新著《鲁迅传》的编写出版,大概可以构成“鲁迅研究史”上新的一页。当然,鲁迅作为“说不尽”的历史文化伟人,将会不断地吸引后人继续写作出版新的《鲁迅传》,但可以说,当后人来写新的《鲁迅传》时,将绕不开吴中杰先生所著的这部《鲁迅传》。换言之,这部鲁迅传记将会以它的突出的学术优点,对以后的同类作品施以积极的影响。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