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南京大屠杀——抽象记忆和感情记忆  2007-08-14 00:00:00

按照犹太裔德国汉学家舒衡哲的观点,抽象是记忆的最狂热的敌人。他说:“我们常常说纳粹杀害了 600 万犹太人,日本兵杀害了中国南京 30 万人,实际上是以数字和术语的方式把大屠杀抽象化了。”在他看来,这些数字虽然看起来很触目惊心,但以这种概括的方式去

国宝回家的崎岖之路:300年后抚摸圆明园的伤口图  2007-08-14 00:00:00

断壁残垣、破砖断瓦的圆明园,是中华民族百年耻辱的历史见证。 作为中西合璧的皇家园林, 300 年前修建的圆明园已然走过了太多的沧桑。它的屈辱经历,其实就是中国不堪回首的历史缩影。西方列强的入侵,撕开了圆明园的伤口。 300 年后,当我们试图寻找和抚摸

中华学位服风波  2007-08-13 00:00:00

中华学位服大赛惹争议 5 月到 7 月间,北京大学在校内举办了“中华学位服设计大赛”,参赛作品多设计成了带有传统文化元素的样式。 7 月 3 日, 18 套进入决赛的设计作品被制成样衣,由模特们穿着在北大 2007 年毕业生晚会上走秀展示。此次活动吸引了各界的

阿房宫因何得名?  2007-08-13 00:00:00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于《阿房宫赋》中对阿房宫这一当时非常宏大的建筑群的经典描述。 阿房宫为秦王朝巨大宫殿,

游侠——武与义的艰难选择  2007-08-13 00:00:00

《史记·游侠列传》云:“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隋唐时期,侠风盛行,其影响渗透至社会各个层面。侠为当时世人所推崇,许多诗歌对其

“国学”的外相和内涵  2007-08-13 00:00:00

近年来,“国学”似乎越来越热了,围绕“国学”所展开的讨论也越来越多。其实,“国学”有着多种涵义,反映了中西文化关系的百年变迁,是一个时代性很强的名词,也是一个适应性、实用性很强的名词,不能把它简单地看作一个学术名词。在“国学”越来越热之际

《周易》与“中和”的美学观  2007-08-13 00:00:00

“中和”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美学概念之一。它的形成,与作为“群经之首”的《周易》有着密切联系。“中和”的思想,最早是由于音乐要求音声和谐而提出的,到《礼记·中庸》,则将其提升到了哲学的高度:“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

范仲淹《岳阳楼记》事考  2007-08-13 00:00:00

北宋名臣范仲淹( 989-1052 )的名作《岳阳楼记》,以其立意高迈、抒情真切、写景雄奇而传诵千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几乎每个有文化的中国人都能背诵,而且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成为他们取之不竭的精神力量之源。 这篇名作

西周六朝明清遗存同现南京仙林  2007-08-13 00:00:00

光明日报南京 8 月 11 日电 西周、六朝、明代 , 在中国历史纪年表上是三个排序相距甚远的时代。但在南京仙林地区 , 它们交织在了一片方圆 50 万平方米的考古工地内。历时 4 个月 , 南京市博物馆发现了西周、六朝、明清时期的居住区、墓葬和窑址。文化遗存的

站在历史与时代的联结点上——纪念欧阳修千年诞辰  2007-08-13 00:00:00

“环滁皆山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这出自北宋杰出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之手的经典章句,不知感染过历代多少人的心灵。 8 月 6 日,欧阳修诞辰一千周年纪念日,光明日报社与中共滁州市委、

站在历史与时代的联结点上——纪念欧阳修千年诞辰  2007-08-13 00:00:00

“环滁皆山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这出自北宋杰出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之手的经典章句,不知感染过历代多少人的心灵。 8 月 6 日,欧阳修诞辰一千周年纪念日,光明日报社与中共滁州市委、

乐天知命——略论中国艺术之最高境界  2007-08-10 00:00:00

一 《论语》终章,乃孔子知命知礼知言之训,寓意深远,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命者,人生之大本也。礼者,理也,履也,行为之准则方圆。言者,人与世界交流合和汇通之涂辙。不知礼,无以立,人不能立何以行
140216818首页 上一页 755 756 757 758 759 760 761 762 763 下一页 末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