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无题诗探微  2007-09-14 00:00:00

【内容提要】 李商隐无题诗是爱情诗,并非别有隐喻和寄托。在诗人写作的背景材料已经湮没无闻的情况下,根据无题诗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诗人的恋爱事迹,顺藤摸瓜,并借鉴同时代的有关作品进行考究,用修辞学的观点,反复推敲,就不难看出诗人怀念的对象是一位入

康熙、天地会、韦小宝—— 金庸的历史观  2007-09-14 00:00:00

【内容提要】理解金庸小说《鹿鼎记》,小说故事的历史背景和金庸本人的历史观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以康熙帝为切入点,可以看到金庸对满汉文化融合的态度;而从天地会人手,则可据此分析金庸的历史观;上述两个角度在韦小宝那里形成了一个结点,从而使得《鹿

大学语文遭遇“边缘化” 母语应用能力现状堪忧  2007-09-14 00:00:00

在昨日举办的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上海座谈会上,研究专家透露,尽管大学语文教材种类繁多,但普遍存在着主题上混乱、功能上不统一等问题,许多大学甚至已经取消或者根本就没有开过大学语文,大学语文正遭遇着被“边缘化”的尴尬境地。同时,我国大学生

"草根"说史也风流 "读史热"中的湘军身影  2007-09-14 00:00:00

在这群“热读史书”作者大军里,有“正规军”史学家,也有非历史的“草根派”。湖南籍的几位学者、作家在其中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从阎崇年、易中天、王立群到当年明月,从《正说清朝十二帝》、《品三国》到《明朝那些事儿》三部,你方唱罢我登台。中华上下五

孔庆东:享受纸背后的幽默  2007-09-14 00:00:00

对孔庆东的记忆仿佛始终停留在那本著名的《47楼207》,事隔多年重新翻阅,仍然忍俊不禁。是的,“幽默”,孔庆东出道时给人的第一印象。可他何止幽默。 据说,“孔庆东可以拿起笔来就往纸上流,敲起键盘就往电脑荧屏上泻”,旁人压根看不出他要作文的架势,

季羡林关门弟子:季老要我用最笨的工夫学梵文  2007-09-14 00:00:00

《玄奘西游记》再度挑热《百家讲坛》 “季羡林先生曾对媒体说,钱文忠上《百家讲坛》讲玄奘我很放心。”季羡林的关门弟子钱文忠对本报说。 钱文忠上《百家讲坛》讲《玄奘西游记》,创下收视新高。《玄奘西游记》不久将正式出版,首印30万册。 但钱文忠最受关

揭开女娲宫的重重黑幕——慢慢挖封神之五  2007-09-13 00:00:00

第二个谜 为何是三月十五日上女娲宫进香 日期有问题吗?没有问题吗?这很难说,特别老许是个写作不怎么认真的家伙。所以很多人也就不注意他作品中的细节。 他说女娲是三月十五的生日。,我们千万不要信以为真了,以为三月十五就是女娲的生日,我调查过,有很多

杜甫诗在写实中的象喻性(2)  2007-09-13 00:00:00

人对于外界景物的认识,可以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第一个是感知的层次,例如我看到春花开了,我看到秋叶落了,那完全是一种感官的感受。第二个是感动的层次,是可以触动你的感情。例如陆游有一首怀念他妻子的诗说:“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棉。此身行

大学之道——传统书院与二十世纪中国高等教育(2)  2007-09-13 00:00:00

二十多年后,已经退出政界一心讲学的梁启超,希望在新式学堂中实行自由讲座制。理由是,近世学校教育有两大缺点:第一,“此种‘水平线式’的教育,实国家主义之产物”;第二,“其学业之相授受,若以市道交也”。至于自由讲座制的具体实施,则有如下规划:

哲学之极——论儒学的终极关怀(二)  2007-09-13 00:00:00

三 那么,为什么儒学会在“现实关怀”与“终极关怀”两个极点中失落一个极点呢?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不过,这其中对于人能不能无限的认识是一个重要因素。当然,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也是儒学与其他许多哲学体系的重要分歧。在西方传统哲学中,人是人,上帝

意境的现代发现——意境与现代人生(2)  2007-09-13 00:00:00

二、中国艺术精神的体系化形态 1943年,朱光潜在重庆出版《诗论》(国民图书出版社),是第一部遵循现代西方学术规范撰写的中国诗学著作。在该书的“抗战版”序言中,朱光潜明确指出,“中国向来只有诗话而无诗学”。诗学要以科学的精神和方法诗歌理论,以形

由杜甫对六朝文学之认同论杜诗之“变”  2007-09-13 00:00:00

关键词:杜诗 变 变风变雅 六朝文学 关于杜甫诗歌的研究已经是名作迭出百家争鸣。刘明华的《现代学术视野下的杜甫研究——杜甫研究百年回顾与前瞻》(2004年5月《文学评论》)以及孙微《“世纪之交杜甫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2001年1月《文史哲》)等文章
140216818首页 上一页 731 732 733 734 735 736 737 738 739 下一页 末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