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手碰得到的地方都是书 ——文化老人贾植芳最后的日子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8-04-28 00:00于哲学网发表

 

 



         昨天晚上6时46分,文化老人贾植芳安然地闭上了眼睛。
        
        读了一辈子书,写了一辈子文章,这位92岁高龄的老人此刻放下了手中的笔,去天堂跟相爱相扶多年的妻子任敏团聚了。女儿、学生陪伴在他床前,送老人最后一程。
        
       
    春暖花开曾想出院
        
        “先生上午还能说话呢。”贾植芳的学生陈思和是复旦中文系的博导,这些日子天天到医院陪伴先生。他告诉记者,今年春节前贾老因肺炎被送进第一人民医院,经治疗,老人的状态已逐渐恢复,“春暖花开先生的情况更好了,本来我们准备再暖和点就让他出院回家了。”
        
        没想到,大约2个星期前,老人的心脏突然2次出现停搏,医生为他装了心脏起搏器。“他曾经说过要活到100岁。”专程从悉尼飞回来的女儿贾英红着眼圈说,自己当时也几乎以为没事儿了:“他那天装起搏器的手术很顺利,推回病房的时候他还提醒我‘帽子没拿’,别人都没想起来。”
        
        大前天老人出现了肠梗阻,情况急转直下。到昨天中午,老人已是半昏迷,也不再能跟身边的人交谈了。记者昨天下午4时到达医院时,老人已进入弥留状态。晚上6时46分,老人安静地离开了人世。
        
     
       病房里教护士读书
        
        老人最爱的是读书和写文章,即便在病房里,也从不放弃。“医生们都说这老人怎么这么爱看书,手碰得到的地方都是书。他还在病房里给护士们上课,给她们讲怎么读书。”贾老病逝前一天,陈思和跟往常一样来探望老师。此时老人因肠梗阻已十分不舒服,但陈思和一进门,老人就问他:“你那张报纸带来了吗?”原来,陈思和之前在《文汇读书周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未完的人生大杂文》,纪念贾植芳的朋友耿庸,老人连续多日每天要看这篇文章,但前阵子搬病房时不慎弄丢了这张报纸,就一直记着叫陈思和再给他带一份来。
        
      
      学生陪伴最后一程
        
        老人的最后时刻,家人都在身边,复旦大学校长王生洪也赶到了,但更多的,则是老人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天南海北的,都赶了来,站在先生的床前,静静地陪伴着他。
        
        刚从北京赶来的散文家李辉告诉记者,自己是1978年底认识贾植芳的,“在先生家,喝得最多的是黄酒,吃得最多的是炸酱面。”做贾植芳的学生,除了课堂教学,很多人还喜欢跟他聊天,“他讲述文坛掌故与作家背景,关于现代历史与文学的广博见识和真知灼见,时常就贯穿于类似的闲谈中。他总是说,做人比什么都重要,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人格不能卑微。许多年后,经历一番风风雨雨之后,我才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这些教诲的重要性。”
        
       
    夫妻情谊感天动地
        
        贾植芳历经战火、牢狱和各种精神磨难,他的妻子任敏,也跟着他颠沛流离了大半生。1997年,任敏突然中风入院。复旦校医院的文医生为贾植芳做了二十几年的保健医生,她告诉记者,与老人接触这么多年,最让她感动的便是任敏病中贾植芳所展现出的深情。当时任敏入院,贾植芳在学生的陪伴下来到病房,紧握住妻子的手,大声叫:“任敏啊,你要好起来!”入院后一直没有反应的任敏,突然流出了眼泪。
        
        之后的5年,任敏一直卧床,几乎是植物人,不能说话也没有反应,“但先生每天早晚都会去师母床前坐着,跟她讲话,亲自喂她吃水果羹和粥,从来不让别人做。”文医生说。任敏生病那5年,昂贵的医药费让老人颇为吃力,但他从来不言放弃,只是每天伏案笔耕不辍,就为了赚稿费给妻子治病。2002年11月,任敏离开了人世,在她的追悼会上,贾植芳来到灵床前,突然跪倒,“先生没有哭,他只是大声说:‘任敏,你走好,过几年我来陪你。’”
        
        也许现在,两位老人已经在天堂重聚了。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