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杭州西湖申遗 要让外国专家读懂中国文化  2008-07-23 00:00:00

曲院风荷 杭州西湖将于 2009 年 1 月正式申遗。 7 月 16 日 , 杭州西湖申遗领导小组宣布了这一消息。与此同时,杭州西湖将在今年 8 月全面启动申遗整治工程,修缮整治方案于近日对外公示。 根据杭州市公布的整治方案,整治将涉及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

李玉茹自述和曹禺的感情生活  2008-07-23 00:00:00

曹禺来看我,一个穷读书人,并不受到我母亲的欢迎,我们只好另觅地方谈心。每逢这种时候,曹禺必得在我愚园路的公寓下边等我很久,我才能背着母亲出来。他那时总是骑一辆很破的旧脚踏车,带我到兆丰公园(今天的中山公园)去。我们互相爱慕,但也都知道,由

丘处机:成吉思汗为何待之如国师  2008-07-23 00:00:00

成吉思汗给丘处机的圣旨 成吉思汗 金庸先生在《射雕英雄传》中讲述过这样一件事情 : 暮年成吉思汗年老体衰,他闻听“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有养生长寿秘诀,便派人下诏请丘处机前往汗帐,想向他讨教长生之术;丘处机欣然应命,率领门徒不远万里前往西域大雪

恬淡乃能自守 充实而有光辉——严耕望先生晚年生活剪影  2008-07-23 00:00:00

严耕望( 1916-1996 ),著名历史学家,国学大师钱穆最欣赏的弟子。他早年对中古政治制度史的研究,集传统考证史学与现代社会科学之大成。晚年“澹泊自甘,寂寞自守”,以一人之力完成在西方和日本汉学界都要出自集体撰作的煌煌巨编《唐代交通图考》,被誉为

从问题少年到大学校长 台湾学者龚鹏程“自述”30年人生路  2008-07-22 00:00:00

本报讯“龚鹏程更有资格去百家讲坛讲《论语》,讲孔子”,谈及刚刚出版的《龚鹏程四十自述》,著名出版人沈昌文这样说,他还自曝是龚鹏程的“粉丝”。 龚鹏程曾是台湾最年轻的教授、最年轻的大学校长。研究方向涉及中国文学、史学、哲学、宗教,而且每一门的

徐山:《论语》“有马者借人乘之”辨正  2008-07-22 00:00:00

《论语·卫灵公》 : “子曰 : ‘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包咸曰 : “古之良史,于书字有疑则阙之,以待知者。有马不能调良,则借人乘习之。孔子自谓及见其人如此,至今无有矣,言此者以俗多穿凿。”邢昺疏 : “此章疾时人多穿凿也。

虞云国:史料信息化与中古史研究——以宋史研究为视角  2008-07-22 00:00:00

一、以史料信息化的视野重新解读陈寅恪的论断 众所周知, 20 世纪前半叶的史学大师们,例如梁启超、王国维、顾颉刚与陈寅恪等,无不高度重视史料扩张问题。陈寅恪对中国史料的断代分布有一总体看法:“上古去今太远,无文字记载,有之亦仅三言两语,语焉不详

寇安炳 :“致仕”的意思是官员退休  2008-07-22 00:00:00

张洪彬先生在《如何看待晚清的清议与名士?》(见《中华读书报》 2008 年 6 月 25 日 第 10 版)一文中论评道:“居于庙堂之高的清流,以儒家义理为依据臧否人物,维系了清议的传统。然而这个传统在晚清中国逐渐式微,取而代之的是名士鼓荡,最为著名的代表

当代作家学者谈鲁迅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2008-07-22 00:00:00

编者按 鲁迅曾于 1926 年 9 月至 1927 年 1 月在厦门大学执教一个学期,同时创作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著名的文学篇章,他在厦门大学所做的《少读中国书,做好事之徒》的演讲激励了不少青年学子投身时代大潮。而立足当下文艺发展的现实,

社会的良心?如何界定“知识分子”——访中国政法大学李德顺教授  2008-07-22 00:00:00

对“知识分子”的政治社会学传统界定的局限 记者:时下,“知识分子”成了一个很值得玩味的概念,有的人以“知识分子”自居,有的人却别出心裁地自称“知道分子”。那么,在我国的社会环境中,究竟该怎么界定“知识分子”呢? 李德顺:对于“知识分子”,历

赵荔红:说“草”  2008-07-22 00:00:00

告诉春天到来的,无非草木。春草萋萋,佳木欣欣。赭红、鹅黄、嫩绿、明绿、青绿,渐次交杂地呈现,令人目不暇接,怦然心动。且让我们的目光从大自然中收敛,转回到汉字的草木上;其实汉字的草木,即是自然的草木。在我们写下草木、念诵草木、意想草木之时,

冯天瑜:奥林匹克两格言相得益彰  2008-07-22 00:00:00

“迎奥运,人人都能尽责,处处皆可出力。”记者带着期盼的心情走进武汉大学,在美丽的珞珈山下采访了著名历史学家冯天瑜教授。对即将在中国北京举办奥运会,冯天瑜着重道出了自己对“不计胜负,重在参与 ; 追求更快、更高、更强”两格言及奥运人文精神的理解
140216818首页 上一页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下一页 末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