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奥运,人人都能尽责,处处皆可出力。”记者带着期盼的心情走进武汉大学,在美丽的珞珈山下采访了著名历史学家冯天瑜教授。对即将在中国北京举办奥运会,冯天瑜着重道出了自己对“不计胜负,重在参与;追求更快、更高、更强”两格言及奥运人文精神的理解和看法。 奧运会是全球规模最宏伟、影响力最深广的竞技运动会。奧运会之所以赢得举世关注与尊敬,不仅在于它展示了最高水平的体育赛事,尤其在于实践着普世性的人文精神,这种精神在奥林匹克的两段格言中生动而劲拔地得以挥洒—— 在距今整整一百年前的1908年,伦敦举行第4届现代奥运会,意大利运动员皮特瑞在马拉松比赛中一路领先,由于体力透支,跑入体育场时已几近昏迷,仍蹒跚行进,终于摔倒,在工作人员扶助下方到达终点。按照规则,皮特瑞没有获得奖牌,但他的不屈参与精神赢得了人们的高度赞誉。美国宾夕法尼亚大主教在布道时,就皮特瑞事迹发表感言:“胜负其次,志在参与。”现代奥林匹克开创者顾拜旦十分欣赏这番话,他在英国政府为奥运会举行的宴会上说:“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重要的不是取胜,而是参加,正如在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胜利,而是斗争,不是征服,而是奋力拼搏。”自此,“重要的不是取胜,而是参加”成为奥林匹克精神的宣示语,鼓舞人们顽强拼搏,志在参与。 奥林匹克还有另一格言,这便是巴黎阿奎埃尔修道院院长亨利·迪东鼓励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时说的“更快、更高、更强”。顾拜旦以为此言切中竞技体育的真谛,在其倡议下,1920年国际奥委会将此语确定为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揭示了奥林匹克作为竞技运动锐意进取的奋斗精神,其意义远不限于体育本身,它激励着人们在生活与工作中不安于平庸,永远进取,将潜能发挥到极致。 如果要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寻找与奥林匹克两格言相对应的话语,那便是《易传》的两段警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与“更快、更高、更强”的追求相类同;厚德载物的包容气度,则与不记成败得失的参与精神相贯通。足见奥林匹克两格言发挥的是东西咸宜、普世性的人文精义。 对奥林匹克两格言全面把握,不仅是对运动员的要求,而且是对全体观众的考验。记得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优秀的田赛选手朱建华在一年时间内,以 由20多年前的朱建华,联想起今日国人寄望的又一田径骄子刘翔。应当说,当下对刘翔的追捧,更有过于连破三次世界纪录时的朱建华,对于此种“刘翔热”也无可厚非,因为它潜藏着大众对中国从贫弱迈向富强的急切期待,但这种期待必须保持在理性范围内,我们希望,朱建华在洛杉矶奥运会后受辱的遭际,不要重演于刘翔。本届奥运会, 让我们牢记并实践奥运会两格言,促成二者的互动共济,让公正、公平竞争促成运动员“更快、更高、更强”,让“不计胜负,重在参与”的精神照耀和平与友谊之花盛开,如此,奥运会才是全人类盛大的节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