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提要 】晚清以来,词这种文学体裁获得了新的发展。在常州词派诸人的崇扬之下,词学理论更加系统,格调日趋高雅,内容也极其丰富。晚清是中国历史上变化最为剧烈的时期,内乱频仍,外敌入侵,民族危亡被人们广泛关注,许多人借助词来反映社会现实,使词 |
孔子作《春秋》,孟子和司马迁言之甚详。但孔子作的《春秋》,并非“春秋经”,而是“春秋传”——即今以左氏命名的“左传”蓝本。 其实,对“春秋经”非孔子作这一点,从唐代刘知几开始,就以“惑经”为名作了初步的证明。这以后,历代学者如郑樵,朱熹,刘 |
卦主说刍议 1970-01-01 08:00:00
摘要: 卦主说是易学发展中一个比较重要的解易体例,其通过对《周易》经传的解构所蕴含的易学思想也是历代易学家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卦主说发端于《易传》。后经西汉京房、魏王弼、清李光地等的阐述及运用,卦主说发展到相当完备的程度。虽然历代易学家所站 |
摘要: 焦循破除汉人“卦变”说之非,在《易》学史上颇具远识及贡献。他自己创立的另一套解《易》体系,有以下特点: (一)这是一套“之卦”学说,而不是“卦变”说。它是在既定和已生成的64卦基础上,用阴阳互变的“爻动”(爻之)关系解释《周易》经传,不 |
摘要: 太极动静观是宋明易学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经过周敦颐、张载、朱熹、王夫之等人辩论,逐步解决了太极如何生出阴阳二气,太极自身为什么具有运动变化的性能,现象世界又何以流转不已,也即物质世界怎样产生,又何以生生不息的重大理论问题。 关键词 |
《补斋口授易说》考 1970-01-01 08:00:00
摘要: 《四库全书》著录《补斋口授易说》一书曰,门人永丰周佐编次,而补斋未详何人。今以方志及史传文集中考得补斋姓丁,名玑,字玉夫,丹徒人。生于天顺元年丁丑,卒于弘治十六年癸亥,成化十四年进士,后历任中书舍人、普安州判、广信通判、兴国知州、南 |
摘要: 郭沫若的《周易》研究以“新兴科学的观点”来审视《周易》,在古史辩派的基础上,深入到了古代的思想及制度,使传统的经学研究一变而为社会的、文化的和哲学的研究,他不仅开辟了《周易》研究的新领域,而且也成为用《周易》打开认识“古代真实”大门 |
王肃易学刍议 1970-01-01 08:00:00
摘要: 本文以王肃易学为中心,概述了魏晋之际经学大师王肃的易学之来源、性质、内容、作用及其发生、发展的内在和外在原因。认为王肃易学是郑玄易学和王弼易学的中间环节,对于义理派经学具有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 王肃; 易学; 义理 A textual research on |
《周易·坎卦》考释 1970-01-01 08:00:00
摘要: 从语言文字学资料、考古资料和《周易》成书的历史背景上看,《周易·坎卦》中的“坎”应训为地牢 ,它是商周时期的监狱为地穴式建筑的反映。《周易》之《坎》卦是以俘虏和监狱为线索而占卜吉凶的专卦,其中既有囚徒的心态、境遇和生活情形的简要描述,也 |
摘要: 《周易·萃卦·彖传》有“致孝享”一语,古今学人都把“孝”字理解为普通的孝道之孝,谓“孝享”为孝子之享。实未得古义。本文历考两周金文 10余处“享孝”用例及30余例“孝”字用例,几乎无一例外都作祭祀讲。兹结合金文资 料以及先秦早期文献,对 |
摘要: 本文将几何学、历史学与天地之道分别与《乾凿度》之三易说相联系,对三门知识与《易》之关系进行了探讨,指出,要全面、正确地理解《易》,三种知识路径缺一不可。因此,《易》之“易也”、“变易也”、“不易也”也构成了《易》之三个不可或缺的内涵 |
摘要: 李颙强调为易旨在洗心,反对为易而易,认为习易贵在自得,故应易备于我、求易于己,主张治易当实以足下,发明易理。 关键词: 本心;李颙;易学 Enlightening the innate mind, for connotations of Yi had been prepared inside it: On LI Yo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