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焦氏易林》之管见  1970-01-01 08:00:00

摘要: 本文探讨了《焦氏易林》的诸子倾向、时代根据及风格。认为作者基本倾向是儒家,兼采道家。作者的儒家思想有进取性,反映了汉代上升时期社会需要创新敢于创新的境界。作者官微职卑,直接接触平民,大量记载平民生活,表达了对平民的深厚感情。 关键词:

刘向、刘歆父子的易说  1970-01-01 08:00:00

摘要: 刘向、刘歆是汉代著名学者,对《周易》颇有研究。其易说保存在《汉书》的《艺文志》、《律历志》、《五行志》和刘向《说苑》中。本文据此对刘氏父子的易说作了初步探讨,认为他们所提出的“《易》为五经之原”、“人更三圣”说、“太极元气”说、“河

杨向奎先生易学研究述略  1970-01-01 08:00:00

摘要: 在杨向奎先生博大精深的学术体系中,易学研究是一个重要内容。关于《周易》的来源和性质,关于《周易》和易学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影响,关于中国易学的发展等问题,杨先生都有所探究、有所创获。杨先生的易学研究是多视角、全方位的,既有对《

论易学“涪陵学派”的形成、特点与深远影响  1970-01-01 08:00:00

摘要: 形成于两宋交替时代而极盛于南宋的易学“涪陵学派”,具有悠久的理学传统、庞大的学术队伍、强烈的爱国感情以及浓厚的地域特色等特点。该学派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程朱理学”的形成起到了承传的作用,对四川特别是涪陵的文化与教育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王安石《易象论解》与《序卦传》  1970-01-01 08:00:00

摘要: 《易象论解》是王安石模仿《序卦传》形式所作的另类“新《序卦传》”。在《易象论解》中,王安石独辟徯径,发掘《周易》的《大象》传文的内在逻辑联系,按六十四卦的编排顺序,诠释六十四卦卦时相因及相反的关系。不仅从新的角度论证了六十四卦编排顺

《太极图》与《太极图说》之“五行说”比较研究  1970-01-01 08:00:00

摘要: 本文旨在对《太极图》的作者问题提出个人的看法。首先,本文从比较《太极图》与《太极图说》对“五行”思想的不同表达入手,指出二者所论的“五行”思想分别属于不同的流传系统。其次,本文较深入的比较了这两种“五行”思想的异同之处,进而指出:基

魏晋至唐初易学演变与发展的特征  1970-01-01 08:00:00

摘要: 在中国易学发展史上,魏晋南北朝至唐初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历史阶段。本文认为这一时期易学演变与发展的显著特征,彰显为魏晋南北朝时期象数与义理两大学术流派自始至终的既斗争又统一,以至于唐初之走向融合。  关键词: 易学;象数;义理 Characteris

山东古代易学史概论  1970-01-01 08:00:00

摘要: 山东古代易学史可以划分为两个大的阶段:( 1)上古至先秦易文化阶段。“易历三古人更三圣”中有二圣即伏羲、孔子是山东人,这个时期的易文化有东夷文化、邹鲁文化背景。(2)经学阶段。作为经学一部分的易学从汉到清出现了汉易、晋易、宋易三大系统,

试论陈致虚的道教易学思想  1970-01-01 08:00:00

摘要: 本文主要分析了陈致虚道教易学的内丹学思想的理论特色。陈致虚以《周易》之理来建构其内丹学的思想体系,提出了“易只阴阳两件物事”、“易之道逆数也”、“易之道统乎天心”等三条道教内丹学的原则。认为道教内丹修炼是法天地阴阳造化生生之理而进行

《伊川击壤集》与先天象数学  1970-01-01 08:00:00

摘要: 邵雍《伊川击壤集》中的哲理诗具有知识型架构,不仅关涉象数的推演,而且也有易学义理的申言。其中既包含对邵雍易图体系、“元会运世”说的诠释,也涉及《周易》卦象意义的阐发,并常常由卦象意义引发出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邵雍的心性之咏显示了参透

《周易》与“白马非马”  1970-01-01 08:00:00

——试论易学的对象和研究方法 摘要: 《易》相传有三个版本:《连山》、《归藏》和《周易》。秦汉以来,学界主流向以《周易》为《易》,“白马即马”,结果常使易学研究偏离《易》的本来——卦爻画。“周易学”主要是在卦爻辞的基础上以“象”的方式解《易》

“神农易”与《伏羲易》的比较  1970-01-01 08:00:00

摘要: 本文认为,“神农易”与《伏羲易》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是中华大易体系的一体之两面,它们共同严密地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宇宙生成理论,以二进制数理自然地展现了宇宙生成的本然面目。它们孪生的对立统一关系恰恰又反过来证明着“一阴一阳之谓
53635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末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