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关于儒教争论中的方法论问题  1970-01-01 08:00:00

从历史上几次儒教是否为宗教的争论来看,用宗教这个西方概念范畴来阐释儒家传统的学术努力往往受限于中国知识分子对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优先考虑。即使在文革后近20年的大讨论中,对于该问题的学理性探讨也仍然深深纠缠于意识形态的喧嚣。但这并不是说

阴阳鱼太极图源流考  1970-01-01 08:00:00

——兼与郭或先生商榷 太极图被称为“中华第一图”。从孔庙大成殿梁柱,到楼观台、三茅宫、白云观的标记物;从道士的道袍,到算命先生的卦摊;从中医、气功、武术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书刊封面、会徽会标,到南韩国旗图案、新加坡空军机徽、玻尔勋章族徽……等等

如何看待易“象”  1970-01-01 08:00:00

——由虞翻、王弼与朱熹对易“象”的不同看法说起 一、“象”在《易》中的重要性与指涉内涵 “象”在《易》中,是相当重要与关键的…项内容;根据《易·系辞传:》所述,伏羲仰观俯察所制作的《易》八卦,即取法于自然界的天、地、雷、风、火、水、山,泽之“

《管子》与《连山易》  1970-01-01 08:00:00

《管子》是由管冲学派相继编撰、陆续完成的一部御民治国的经略全书,是齐文化的代表作。它的成书经历了自春秋桓、管霸业至战国末年约四百多年的时间。此期,也正是《易经》被广泛地运用并逐渐发挥为《易传》的时代乙作为中国文化重要,源头的《易经》对《管子

《周易》乾坤两卦卦爻辞五考  1970-01-01 08:00:00

摘要 :本文对《周易》乾坤两卦的6处卦爻辞作了新的解释,认为《乾》卦九三爻辞“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之“惕”应训为止息;“用九”、“用六”之“用”本字为“通”,应训为全、皆;《坤》卦卦辞应“东北丧朋”在先,“西南得朋”在后,其次序与“先迷后得

20世纪的《周易》古史研究  1970-01-01 08:00:00

摘要: 20世纪以前的《周易》研究大体上分为占筮、义理、象数、考据四大派别,本世纪一些学者先后从古史角度研究《周易》,形成了《周易》古史学派。本文简要地回顾了本世纪《周易》古史研究从发掘《周易》中的历史故事到视《周易》为史书、从片段感想发展到

王夫之易学中的实有思想  1970-01-01 08:00:00

摘要 :王夫之治《易》,务实求真,主张非无而有,非虚而实,非妄而真,其批判矛头直指佛老,提出了天地自然皆为实有的思想,从客观实际出发,说明天地自然的本性。王夫之易学中的实有思想与清初务实学风有关,受着明清之际反对虚理,崇尚务实思潮的影响。从

张行成先天数学初探——三论中国数学派  1970-01-01 08:00:00

摘要: 南宋易学家张行成是继邵雍之后的又一位数学派哲学家,在“象”与“数”的内涵和关系问题上,认为“象”为卦爻象,“数”为奇偶数;先数后象,由数生象。在“理”与“数”问题上,主张数生于理。提出“理数”的概念,以“理数”为宇宙万物的本体。通过

智旭对《周易·大过卦》的佛学解读  1970-01-01 08:00:00

摘要:晚明高僧智旭所撰的《周易禅解》是易学史上首部系统地以佛解易的佳作。本文探讨了其中解《大过卦》的一节。在这一节中,智旭通过对《大过卦》的佛学解读,依傍《大过卦》中的易学原理阐明了佛教修行中“定”与“慧”的互利关系,指出只有“定慧兼济”、

清代学者焦循独特的易学构架  1970-01-01 08:00:00

摘要: 本文考述了焦循的旁通、相错、时行三说,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系列看法:1.焦循以普遍联系和爻位运动的观点研究《周易》,把《周易》六十四卦视为具有内在联系的“生生不息”的动态系统,比之孤立、静止地研究《周易》一卦一爻,更有意义。2.焦循独

论“帝乙归妹”与商周联姻无关  1970-01-01 08:00:00

摘要: 本文对“商王帝乙嫁女于周文王”的说法提出质疑,认为《易经》的“帝乙归妹”与《诗经·大明》描写的周文王迎娶“大邦”之女一事无关,不宜将两者联系起来理解并据以说明其他历史问题。  关键词: 易经;诗经;帝乙;周文王;归妹 “ Emperor Yi mak

论《太玄》对《周易》的模仿与改造  1970-01-01 08:00:00

——论儒家形上学体系的建立 摘要: 《太玄》是模仿《周易》而作,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太玄》的模仿痕迹都很明显。从性质上看,(太玄》像孟、京易学一样,是一种天人之学。太玄》的独创性在于:体例上采用“三、九”系统;赞辞以生动形象的比喻直接
53635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末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