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中国哲学术语系统的形成与发展  1970-01-01 08:00:00

内容提要: 与其他很多学科一样,中国哲学学科也是依着西方的学术规范建立的。具体来讲,中国哲学学科是以相关的中国古典学术为材料、以西方哲学的范式为形式建构起来的。不过,术语系统的建立也是中国哲学学科建立的重要方面,它既与材料相关,也与形式相涉

中国哲学——太极几何论  1970-01-01 08:00:00

摘要 :基于几何学的哲学本质,将“没有大小(部份)”的几何“点”定义为“自身无限”的太极“点”,使拓扑学的空间连通性可以理解,从而物理空间与几何空间得到统一。“变易”、“太极”、“阴、阳”、“互补”成为精确定义的现代学术概念,西方学术理论中

语言逻各斯的本体论与方法论 ——哲学诠释学对史学及思想史研究  1970-01-01 08:00:00

摘要:诠释学从一门解释的技术逐渐发展为一种方法论和本体论,在西方哲学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现代诠释学在本质上是本体论,但其方法论的价值无法忽略。语言作为诠释学的核心,其作用在人类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的过程中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种

通向人类未来的科学--试论庄子的小宇宙理论  1970-01-01 08:00:00

庄子对老子的发展在于他建立 了 影响整个民族精神和文化艺 术 的精神本体理论。其学说精华是他的小宇宙科学。庄子所提出的“心斋”“坐忘”“朝彻”“见独”等一整套“体道”理论,许多人都认为是“神秘主义”,属于“唯心主义”的“虚幻空想”。其实是打开人

周易哲学阐微——兼论周易卦序及其思想  1970-01-01 08:00:00

《周易》素称“群经之首”,是一部影响中国思想文化数千年的古老典籍,其辞古奥艰深,其象难以蠡测。《周易》成书大致在西周初年,其卦序为周文王所推演,它基本反映了文王时代的哲学思想。据《周礼·春官·太卜》记载,古有三易:“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

汉儒称“六经”为“六艺”考  1970-01-01 08:00:00

内容提要】学术界一直以为,自孔子创立儒学以来,儒家所谓“六艺”,就既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典,又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但本文通过对有关史料的考证,提出了不同看法。本文认为:“六经”称谓至迟流行于

关于儒道佛的几个基本问题  1970-01-01 08:00:00

儒道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在历史上,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主要是由儒道佛三教所支配、所决定的。今天,儒道佛依然对中国社会文化生活有着广泛的影响。只不过,对不同社会领域和阶层的影响程度与影响性质有所不同而已。由于每个人的生活

回到思想史:先秦名学研究的新路向  1970-01-01 08:00:00

【内容提要】战国秦汉时期对“名”的讨论极为活跃。当时的“名”可以分为两类,即伦理学政治学意义上的“名”与语言学逻辑学意义上的“名”。前者对中国古代思想史影响之大远远超过后者,但由于受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的西方逻辑学的影响,以往的先秦名学研究只

心性天人:重读孟子  1970-01-01 08:00:00

如果我们为了方便而暂时接受一个悠久的定论,即中国文化中存在着一个道的传统(道统),而孔子是以其仁教“发明”(宋儒陆象山语,“发而明之”之义)此道者,那么,这一道统中,在孔子之后,是孟子第一个明确提出并讨论了性与心的问题。这些问题又与天与人的问题

道教医学的哲学思考  1970-01-01 08:00:00

道教医学源远流长,内容十分丰富,从其发生和发展来看,它肇端于秦汉,形成于魏晋南北朝,在唐宋发展至鼎盛,是我国医学中的瑰宝。如果从哲学的角度去分析道教医学,它显示出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人物同源论是道教医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道教医学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哲学——文化存在与文化形态论  1970-01-01 08:00:00

摘要:历史哲学中的文化形态是一种人文哲学观,作为文化的存在性的思想就是与西方文化的自然哲学相对应的文化哲学,中国文化的文化性就是文化存在性,在中国哲学的视域中,自然、历史、人类、社会与人性是文化的一致。文化人类学和历史哲学提供了文化研究的特

“有”到“无”时方知“有”  1970-01-01 08:00:00

存在论的虚无,导致认识论的不可知论、形而上学的虚无主义、伦理学的非道德主义、政治上的无政府主义以及历史哲学的历史无目的、无规则和二元论,导致反科学、反民主。在东方,亚细亚生活的艰辛导致佛道“虚无”的哲学理念,而这在西方的海德格尔是罕见的仅有
53635首页 上一页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下一页 末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