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反响热烈  2009-06-09 00:00:00

国家重点文化工程《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于4月16日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后,全国各书店、公共图书馆、政府机关、科研机构、学校等部门以及个人采购踊跃、社会反响热烈。截至目前,该书征订总量已超过万套。 自《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在

乾隆版大型书画著录《石渠宝笈》将现原貌  2009-06-09 00:00:00

《石渠宝笈》是集清宫书画收藏之精华编撰而成的一部大型书画著录,收录我国上迄魏晋,下至清初近两千年书画名家最优秀的书画作品达一万两千余种,是中华民族历史和艺术史上珍贵的文化遗产。日前,故宫博物院与江西出版集团举行签约仪式,联手打造大型历代书

香港著名书画篆刻家、学者易越石先生遗作《石鼓文通考》首发  2009-06-09 00:00:00

香港著名书画篆刻家、学者易越石先生积毕生精力研究和临写石鼓文的遗作《石鼓文通考》近日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昨天在刘海粟美术馆举行的该书首发式上,金庸先生敬献了花篮。 石鼓文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在 10 块鼓形的石上,每块各刻四言诗一首,所

陈虎:文史相参诗文互证的佳作——评《唐诗历史观念研究》  2009-06-08 00:00:00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繁盛的时代,是文化昌明的时代,也是诗的时代,各体诗歌全面成熟。三百年间,诗人辈出,作品繁多,今天知名的就达二千三百多人,其中李白、杜甫、白居易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就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唐

周汝昌:岂独三生私有幸——为《顾随书札——致周汝昌》序  2009-06-08 00:00:00

面对这一册苦水先生之书信集,思绪万千。要把我所要说的话大略梳整一下,那也得一部专著,此时此刻,写此短序,焉能尽其万一,而且我提起笔来也不知该从哪一点、哪一面谈起为是。一句话,我的回忆和感想内容既繁复又零乱。 我从 1941 年之年底冒昧写信给先生

武斌:郑欣淼的“故宫四书”  2009-06-08 00:00:00

最近,陆续收到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先生惠赠的四本新著,分别是《紫禁内外》、《天府永藏》、《守望经典》和《故宫与故宫学》。这四部新著,是郑先生在多年的故宫博物院领导工作中根植于实践的理论思考和学术总结,也是他提倡的“故宫学”的奠基之作,

中国清史文献重点项目之《张之洞全集》出版  2009-06-05 00:00:00

今年是晚清重臣张之洞逝世 100 周年。 6 月 4 日 ,《张之洞全集》出版座谈会在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举行。该书被专家称之为“世纪工程”,将是研究张之洞最重要的史料之一。 据介绍,《张之洞全集》全卷共 12 册, 1275 万字,共收录文献 14453 件,比 1928

一部承前启后、影响深远的文学史——评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  2009-06-05 00:00:00

一套教材,改变了我国高等院校中文系古代文学课程“跟不上时代”的尴尬,在出版之后的短短 4 年间销量就达到了 10 万余套。 3 年间,这套教材连续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国家图书奖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在它问世 10 年后的今

一代风流掩不住:读《民国风景——文化名人的背影之二》  2009-06-05 00:00:00

《民国风景——文化名人的背影之二》,东方出版社 2009 年 1 月第一版, 30.00 元 民国作为历史余温尚在,然而其人其事却已渐渐湮灭。这本是历史前行的规律,不过当年风流,在岁月洗涤中消逝无痕,却不能不说是一件叫人唏嘘之事。《民国风景》正是做了这样一

裘沛然新著《人学散墨》发人深省 向复旦大学等校师生赠书  2009-06-04 00:00:00

裘沛然先生新著《人学散墨》赠送仪式近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浩然科技楼举行。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云耕,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长王仲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炜,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裘沛然先生以及市卫生局、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

清史研究的重要档案资料——《清嘉庆朝刑科题本社会史料辑刊》简  2009-06-04 00:00:00

历史研究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新史料的发现和整理。最近,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暨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合作编辑的档案资料集《清嘉庆朝刑科题本社会史料辑刊》(杜家骥任主编、冯尔康等任副主编,以下简称《辑刊》),为历

历史走向大众的有益尝试:《洪宪帝制——袁氏帝梦破灭记》读后  2009-06-04 00:00:00

《洪宪帝制——袁氏帝梦破灭记》,张华腾著,中华书局 2007 年版, 26.00 元 近年来,人们对历史文化的兴趣日益增长,大众文化的崛起呈现锐不可当之势。学术走向通俗、历史走进大众也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许多学者和机构为此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张华腾著《
911091首页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末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