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写实画师均被杀 朱元璋画像版本太多长相成谜  2007-12-05 00:00:00

被“美化”的朱元璋 民间流传的丑朱元璋 香港《文汇报》刊文称,在两宋之前,历代帝王长相皆无认知。被传是唐阎立本所绘《历代帝王图卷》里的 13 位帝王,也大都属于写意作品,除非画家赋予的细节特征,帝王面貌也大抵相同。两宋帝王,已有宫廷画师据实画像

鲁迅、周作人兄弟恩怨揭秘  2007-12-05 00:00:00

在鲁迅的个人生活中,有两件事对他的打击是沉重的。一个是他的婚姻生活,另一个就是与弟弟周作人的失和。鲁迅生前一直不愿意向别人谈及此事,他默默地承受着,长久地牺牲自我,这使鲁迅陷入了人生最大的哀痛中。对一个具有鲜明现代意识的人来说,这种家庭的

让母让兄让子的“三让”皇帝  2007-12-05 00:00:00

唐睿宗李旦(公元662-716年),是唐高宗李治的第八个儿子,即最小的一个儿子,也是武则天所生四个儿子中最年幼的一位。睿宗于龙朔二年(662)六月一日己未出生于长安蓬莱宫含凉殿,当年十一月十八日即封殷王。后来他被封的亲王爵位还有豫王、冀王、相王等。

司马相如润笔情书《长门赋》  2007-12-05 00:00:00

文人写稿换来的钱叫稿酬,古代却不这么叫,有些含蓄,美其名曰“润笔”。因为古代写字用的是毛笔,毛笔有个特点,用前需用水,最好是温水泡一泡,将毛泡发软化,才吸墨,写起来才感觉圆润。这用水泡笔就是润笔。后来引申为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包括物与钱

锦衣卫、东西厂:明朝著名的特务机构揭密  2007-12-05 00:00:00

谈到明朝,可能大家记忆最深的就是它的恐怖政治了,而作为恐怖政治的代言人——锦衣卫与东西厂,则更是大大的有名。但长久以来,人们对这三个机构的历史、职能等都不太清楚,在很多小说、电视剧中常常把它们当作幕后黑手、特务组织等随便地搬来搬去。 其实东

良渚古城: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实证  2007-12-04 00:00:00

良渚出土的陶器上刻有精美的花纹 2007 年 11 月 29 日 , 浙江省考古研究所在杭州宣布 , 良渚文化核心区域发现一座总面积达 290 多万平方米的古城遗址——良渚古城。 专程赶来的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指出 : “良渚古城发现的意义不亚于殷墟的发现

孔子坐什么车出行 牛车还是马车?  2007-12-04 00:00:00

阿城在《闲话闲说》里说:“我个人是喜欢孔子的,起码喜欢他是个体力极好的人,我们现在开汽车,等于是在高速公路上坐沙发,超过两个小时都有点累,孔子当年是乘牛车握轼木周游列国,我是不敢和他握手的,一定会被捏痛。”还有一位当红作家也说:“孔子如果

中国文化人的书香精神 厕上读书经雅耶俗耶  2007-12-04 00:00:00

中国文化人的书香精神,有时是在茅厕里体现出的。乍听这有点匪夷所思,实则平平常常。 晋代文学家左思的名作《三都赋》,有不少词句就是在厕所里写的。古书记载,左思“少博览文史,欲作《三都赋》……遂构思十稔,门庭藩溷,皆著纸笔,遇得一句即疏之”(《

毛泽东论诗:诗要言之有物  2007-12-04 00:00:00

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作为伟大的革命家、理论家和诗人,他还以自己的革命文艺实践和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主张,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文艺的发展和建设,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毛泽东不仅以他的诗词创作,给新中国一代诗风带来巨大的影响,还以他的精

经典的另一种读法——读《中国文化与文论经典讲演录》  2007-12-04 00:00:00

的人真正走近文化经典。 幸好经典还有另一种读法:依托经典融会中华文化精神,在叙事中明理,抒情中展义,把经典的诗性、理思与解读的谐趣、雅致融合在一起,让读者在欣赏文学作品似的惬意中领悟中华文化经典的奥义和真谛。这,就是李建中的《中国文化与文论

蔚村之谜——明末清初鲜为人知的一段往事  2007-12-04 00:00:00

最近在研读晚明史间隙,无意中翻到了一个叫“蔚村”的名字,同时出现的还有明清之际“娄东四友”中的陈瑚和陆世仪。 当年陆世仪和陈瑚有感于中国下层社会之“无治”,先后致力于经世。所谓下层社会之无治,主要指最基本的政府单位是郡县,行政指令终于县府,

乱翻古人笔记: 关于汉字的写法  2007-12-04 00:00:00

《宋稗类抄》载,姑苏有个叫李章的人,很喜欢也很会开玩笑。一次赴邻居家宴,而这家主人小气成性,连在餐桌上分派煎的鲑鱼,放到自己面前的也比客人们的大很多,李章恰恰坐在主人旁边,见状便想让主人出出洋相,于是问主人道:“章与主人俱苏人,每见人书苏
140216818首页 上一页 661 662 663 664 665 666 667 668 669 下一页 末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