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传统文化中的清明与祭扫  2008-04-07 00:00:00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祭祀祖先、缅怀英烈、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寒食祭扫冢一堆,风吹旷野纸钱飞。”这一天,最重要的风俗就是到祖先亲人的墓地坟前,供上祭品,焚化纸钱,培土修墓,祭奠扫拜。清明在中国岁时节令中有着独特的地位。传承至今的民俗节日中,唯

电视讲坛“学者资源匮乏”的忧虑  2008-04-07 00:00:00

持续几年的荧屏文化讲坛热,不仅催生了一批“学术明星”,也带火了全国20余个电视讲坛。不过,一位学者这边文化讲坛刚说完历史,那厢人文讲堂又说开了人物。这样的“兼职”现象也令不少观众发出疑问,荧屏讲坛到哪里去找更多新的“坛主”? “学者资源匮乏”

思想者的远行  2008-04-07 00:00:00

方柏令先生为人低调,为文也是如此,差不多是写完就扔进抽屉;如不是碰巧妻子拿给当地的朋友看,如果不是朋友拿给如我这样期刊界的朋友看,也许直到今天也极少有人知道这位乡官还有忙中偷闲侍弄文字的爱好。这样看来,《独自远行》的成书和出版,无论对于读

陶瓷考古研究与鉴赏的扛鼎之作  2008-04-07 00:00:00

中国作为一个古老的文明中心,对世界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发明了瓷器。《中国出土瓷器全集》(科学出版社)收录了20世纪以来通过考古工作出土的古代瓷器,时代上起公元前16世纪以前的夏代,下迄20世纪前半叶的 民国时期。所收录的器物时代上涵盖了各个时期的主

坊间静读:杂花生树 群莺乱飞  2008-04-07 00:00:00

——历史叙事之多样性 历史作为书写对象越来越被各类写家所青睐。写史和读史一时成为当前最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梅毅新著《极乐诱惑:太平天国的兴亡》是通俗历史写作在2008年春天的重要收获。在近代历史研究中,太平天国一直是个“烫手的山芋”,但它的复杂

充实而有光辉——读严耕望《治史三书》  2008-04-07 00:00:00

编者按 :“经典导读”栏开设未久,即受到著译界的称赞,有人称这是真正关心学术文化建设,倡导良好读书风气的善举;但也有部分学者提出,“经典”一词容易被赋予 不同理解,某些名著未必够得上“经典”,某一狭窄专业领域的“经典”圈外人未必愿意一读。我

从儒学的特质看中国哲学的拓展  2008-04-07 00:00:00

如果从自然哲学的层面审视,相对于西方哲学而言,儒家哲学在本体论方面显得颇为不足,既缺乏细密的理论论证,更没有完整的体系。在本体论方面,相对于西方哲学而言,儒家哲学乃至整个中国传统哲学并没有什么优长之处。 如果从政治哲学、文化哲学、人生哲学、道德哲

风行水上:清明上河  2008-04-07 00:00:00

到开封的清明上河园夜赏,今年我国第一次实行清明节法定假日,不能不隆重地纪念一下。几碟小吃、一壶清茶、半杯老酒,早已摆在了河边。不远就是有名的虹桥,卧于清波之上。几位乐师,古琴与琵琶,再加一管竹箫,味道就足了。该暗的渐渐暗下去,该明的越发明

给音乐文化一个家  2008-04-07 00:00:00

中国的古代文明又被称为礼乐文明,早在先秦孔子整理的典籍中就包括“乐”。音乐一直流淌在我们民族文化的血液中,使之更加美妙、灵动。我国音乐的历史可以上溯到8000年以前。1986―1987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舞阳的贾湖挖掘了一批用猛禽翅骨制成的骨笛,共18支。经

朱正琳:我已经读了很久  2008-04-07 00:00:00

编者按: 改革开放30年,也是思想解放的30年。笼统地讲,图书的被使用程度同这一历史进程的关系,前半程紧密,后半程稍显疏离,但始终互相影响不曾分离。自本期起,本报将连续刊发一组学人关于自己阅读生涯的回忆文章,这些带有私人印记的读书记忆,既可折射

徐志摩的理想之旅  2008-04-07 00:00:00

1918年的夏天,徐志摩去了美国。这年,他21岁。在当代中国,这个年纪出国留学深造,正是黄金年华,那个时代自然也是。不过,此时的徐志摩其实已经是一个孩子的爹了。 和我们后来所习已为常的认识不同,在这个年纪上,徐志摩还不是那位《再别康桥》的作者,也
140216818首页 上一页 524 525 526 527 528 529 530 531 532 下一页 末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