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邵明波:司徒雷登的“四个第一”  2009-07-28 00:00:00

司徒雷登的“四个第一” 1949 年 8 月 18 日 ,新中国成立在即。这天,毛主席以新华社评论员的名义,发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 60 年后的今天,回头看看,司徒雷登这个美国人,确实值得书上一笔。在中国现代历史上,他占了“四个第一”。 会说纯正的杭州

两岸语文工作达四共识 鼓励诵写中华经典排首位  2009-07-28 00:00:00

“鼓励两岸相关团体和学校合办以诵读和书写中华经典为主题的中小学生的交流,客观认识汉字两岸使用的历史和现状求同存异,鼓励两岸民间合作编撰中华语言文字书,支持两岸学者就术语和专有名词的规范化辞典编撰进行合作”。教育部二十七日向媒体公布海峡两岸

中国成最大博士学位授予国 读博功利化现象突出  2009-07-28 00:00:00

期待回归精英教育 76.1% 的人认为博士不是越多越好 我国已成最大博士学位授予国,但民调发现一些部门的功利化目的使博士生教育水分很大 不久前,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黄庆教授博士学位论文涉嫌抄袭一事,引起公众对博士生教育问题的热议。 7 月 15 日 ,西南交

陈独秀、梁启超等致胡适信札入藏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  2009-07-28 00:00:00

陈独秀等致胡适信札入藏仪式暨梁启超致胡适信札、词稿捐赠仪式 7 月 27 日下午 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堂贵宾室举行。两批重要历史文献当天相继入藏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其中,梁启超致胡适信札、词稿是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成立以来获得捐赠的首批珍贵文物。 文

“三峡画派”创始人岑学恭去世 最后画作未完成  2009-07-28 00:00:00

继赵蕴玉、周北溪、黄纯尧离世后,画坛“蜀中四老”的最后一位国画大师岑学恭先生,因老年性衰竭,于昨日( 7 月 27 日 ,下同)下午 5 时 30 分,在家中去世,享年 92 岁。作为“三峡画派”创始人,岑学恭在中国画坛享有极高声誉,听到噩耗后,不少知名人士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的中国典故名句  2009-07-28 00:00:00

在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美国总统奥巴马、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和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分别引用了中国的典故名句。 奥巴马在开幕式上引用中国先哲孟子的话“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他解释说,美中两国的任务就是

刘小英:现代化历程与传统文化复兴  2009-07-27 00:00:00

中国的现代化历程,最早可以上溯至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破中国幽闭国门的鸦片战争 ; 而国人真正具备自觉的现代意识,把现代化看作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综合变革过程,则始自“五四”新文化运动。 在“五四”时期,一批具有新觉悟的中国知识分子不仅像他

陈振民:断句之误  2009-07-27 00:00:00

所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两句《老子·五章》的话,在我看来,实际是被错断了句子的说法,导致了从古到今的许多误解。 河上公、王弼等人的解释,在光明日报 3 月 16 日 登王继如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6 月 22 日

“赵钱孙李”都能找到自己的根——《中国家谱总目》出版笔谈  2009-07-27 00:00:00

决策·思考·建议 ■赵昌平(上海古籍出版社总编辑) 翻阅《中国家谱总目》样书,刚至正文第 3 页,我就得到了一个惊喜,编号 001-0030 录《丹阳东门丁氏十三修族谱》二十六卷,载始祖仙芝,唐天宝间官余杭尉。按丁仙芝是丹阳进士殷璠天宝间所编《丹阳集》作

定力如磐而学风致远——两位学术巨擘给我们的人生启示  2009-07-27 00:00:00

两位学术巨擘静静地离去了,不带走一片云彩;季羡林、任继愈——留给我们的却是无尽的感伤感慨与感动。 人们感伤:这是一个大师稀缺的年代,更是一个巨星陨落的年代…… 人们感慨:两位学术巨擘一生低调做人,超然物外淡泊名利,朴实宽厚大德大智隐于无形…

明代人们怎么通信  2009-07-27 00:00:00

人们的活动使彼此间保持联系成为必要。早在明代以前很长的历史时间里,中国就是一个书信的世界。人们通过写信互相问候、做生意、交流新思想和不断变化的观念。书信发挥着今天和学术刊物的作用。当时人们书信来往极为频繁。时代学者和地图专家罗洪先( 1504-1

苏轼《定风波》:一蓑烟雨任平生  2009-07-27 00:00:00

苏轼,一个天才的作家,一个禀性难改的乐天派,一个悲天悯人的道德家,一个黎民百姓的好朋友,一个月下漫步的浪漫词人……他是一位谪仙人,穿越了时空的界限,发出质朴而睿智的声音。 他的一生真的是如他的《定风波》中所写———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
140216818首页 上一页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下一页 末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