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雷登的“四个第一” 60年后的今天,回头看看,司徒雷登这个美国人,确实值得书上一笔。在中国现代历史上,他占了“四个第一”。 会说纯正的杭州方言 他是第一个生于中国、长于中国、工作于中国并叶落归根于中国的美国人。 司徒雷登是血统纯正的美国人,出生于中国杭州,他的父母当时在杭州传教。在杭州耶稣堂弄3号,有一栋面积 他学会了一口纯正的杭州方言,比母语英语还流利,一生喜欢杭州风味的美食。1904年学成带妻子回到杭州,子承父业,继续做传教士。此后北上南京、北京做教师、当校长和出任美国驻华大使。 1962年,司徒雷登在抑郁凄凉中病逝于华盛顿。临终留下两个遗愿:一是将当年在重庆周恩来赠送给他的一个明代青瓷花瓶,归还中国;二是想将自己的骨灰埋在燕园(原燕京大学、现北京大学所在地),陪伴已经长眠于此的夫人。 司徒雷登的第一个遗愿很快就实现了,但第二个遗愿却遇到了很大的麻烦。直到 燕京大学首任校长 他是第一个在中国创办大学并出任首任校长,而且一干就是27年的美国人。 司徒雷登在中国做过传教士、新闻记者、大学教师、外交官等多种职业,一生毁誉参半,迄今无法盖棺定论。惟其在教育方面,得到广泛的赞许。 1918年,在北京的两所教会学校酝酿合并,计划创办北京大学,后正式定名为燕京大学。1919年春天,司徒雷登出任这所新办大学的首任校长。上任伊始,他骑着毛驴或者蹬着自行车,转遍北京四周,在颐和园附近买下一块地,燕京大学在这里建校。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燕京大学更名,这里成为北京大学的所在地,校园名称依旧称作“燕园”,是东方最美丽的校园之一。 在司徒雷登任校长的27年里,燕京大学迅速崛起为中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司徒雷登作为一校之长,坚持每年在燕园的临湖轩迎接入学新生,并能准确叫出每一位刚刚报到的燕京学子的名字。90年后,燕京毕业生聚会,与会的老人回忆及此,还是眼噙泪花。 30年间,燕京大学培养了近万名学子,各行各业才俊济济,其中不乏参与新中国打江山和坐江山的骨干人物。 1945年8月,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在一次宴席上,他握住司徒雷登的手,连声说“久仰!久仰!你们燕大学生在我们那边干得很好!” 1979年1月,邓小平访问美国。随行21名团员中,有7位燕京大学的毕业生。 29年后,司徒雷登的杭州墓碑上,身份介绍只有一行字:燕京大学首任校长。 被日本人关押4年 他是第一个在中国从事抗日活动被日本人关押4年的美国人。 1934年,北京多所高校的学生南下南京抗议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赴美筹款返回的司徒雷登乘坐的轮船刚刚停靠上海码头,他就问前来迎接的人,燕大学生是不是也去南京请愿了。在得到燕大大部分学生都参加了请愿活动的答复后,他笑了。回到燕园,在师生大会上,这位校长沉默了几分钟后说:“如果燕大学生没来请愿,那说明我几十年办教育完全失败了。”他给燕大拟定的校训是“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 1937年日军侵入北平,司徒雷登在燕园升起了美国的星条旗,以阻止日军入校,后带领师生走上街头,领呼反对入侵的口号。日军抢占校园时,驱赶师生离校,他站在校门口,向被迫离校的师生频频鞠躬。日本人对此自然怀恨在心,珍珠港事件爆发后,将他逮捕,一关就是4年,直到投降才放他出狱。而在这期间,燕大校园一直是抗日师生活跃的地方。 曾试图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他是第一个在驻华大使任上试图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美国人。 原来一桩几乎改变美国和新中国历史的大事正在这里酝酿。南京解放后,首任侨务外事办事处负责人是黄华,他是燕京大学1932级学生。虽然他因为进入延安没能领到燕京大学的毕业证,但仍然被老校长称为“我教过的最好的学生之一”,两人受命秘密接触。 以司徒雷登为代表的一批追求和平的美国人士,出于对蒋介石政权的失望,没有把大使馆随国民政府迁往广州,而是留下来尝试在外交上承认新中国的可能性,已经进展到中共高层指示加挂火车专列,请司徒雷登7月以私人身份去北平面商的程度。 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美国国务卿艾奇逊电报通知司徒雷登必须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