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融合期的夷人文化,是指没有沦为华夏族殖民地的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等文化单位,由于离中原地区较远,因而受华夏文化的影响较小,这使其固有的民族文化保持了较高的纯度,故它们仍属于夷人文化类型。
不过,并不是殖民渗透期没有沦为殖民文化的所有夷人文化都仍保持着夷人文化类型,至少嬴秦文化就是一个例外。秦国地处黄河流域,不可能不受黄河流域其他文化单位的影响。秦与晋为近邻,孝公以后的秦国,大量吸收了三晋文化,结果使嬴秦文化逐渐三晋化了,以致使人们一般把它与三晋文化合称秦晋文化。因此,交汇融合期的嬴秦文化与三晋文化一样,同属于半夷半夏文化。
春秋时期是列国混战、大国兼并的时代。这种社会状况给文化以深刻的影响,使各种类型的文化相互交汇、相互融合,所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把这个时期称作交汇融合期。这是列国文化的进一步社会化。
春秋早期以来,发源于长江流域的荆楚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日趋鼎盛,使之成为除发源于黄河流域的华夏文化之外最有特色、最强壮的单位文化。正是这两种当时发展水平最高的、别具风格的文化,分别孕育了春秋时期最伟大的思想家老子和孔子。尽管老子、孔子建立各自哲学的立足点分别是荆楚文化和华夏文化,但他们所受到的文化影响绝非是单一的。出生于楚地的老子曾经当过周朝守藏之史,这就决定了他对华夏文化相当谙熟;出生于鲁国的孔子,曾经周游卫、宋、陈、蔡、齐、楚诸国,这就决定了他对各种文化也是相当了解的。因此,完全可以说,正是在各种文化的相互交汇、相互激荡中,老子、孔子、墨子应运而生了,先秦哲学走向成熟。
其后,战国七雄为了争夺霸主地位,发动了一系列大规模的兼并战争。文化的社会化程度固然是进一步提高了,但这也造成了生灵涂碳,社会问题日趋严峻。这种现实,迫使思想家们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他们纷纷提出自己的人生和社会方案,一时间诸子蜂起。
六、中国哲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中国哲学是怎样兴起和建立的?中国哲学史应该从何时写起?第一部以新的方法撰写的影响较大的《中国哲学史》出自胡适先生之手,他是从老子写起的。后来,冯友兰先生认为老子晚于孔子,所以他的《中国哲学史》改从孔子写起。这构成了本世纪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基本框架。他们之所以都从春秋末年写起,一个重要原因,是此前的三代文献受到怀疑,这些材料被认为是不可信据的 。
对早期文献和史实的再甄辨,无疑为我们重新梳理这个问题提供了新的线索。
在一定意义上说,某种哲学的形成与演变是这种哲学之特质形成与演变的过程。从上文对哲学与宗教的关系看,中国哲学的特质是人文主义。
准此,我认为先秦哲学的发生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其中包括两次大的转折。
第一阶段始自远古,迄于殷周之际,为中国哲学的孕育期。梁漱溟先生曾说:“人类文化都是以宗教开端。”(19)所言极是。中国文化也不例外。殷周之际以前,宗教在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居主导地位,而哲学也开始孕育于其中了。据《系辞》说,伏羲氏“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于是始作八卦”。这是通过观察自然来安顿人生。《论语》云:“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这是通过发现人自身德性来安顿人生,《尚书》存有大量有关材料。
第二阶段始自殷周之际,迄于春秋中期,为中国哲学的创建期。中国哲学与文化之不同于世界其他民族的根本特质是在殷周之际奠定的。哲学从宗教的羁绊中摆脱出来,并取代宗教的地位成为中国人精神生活的主流,标志着中国哲学的建立。就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哲学的创建者当首推文王、周公父子。史载文王重八卦为六十四卦、作卦辞爻辞,马王堆帛书也载有孔子称《周易》“见文王之德”,所以《易经》虽曾由后人订补整理,但基本思想仍属文王的。如所周知,周公的主要贡献是制礼作乐。(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