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回族有了自己的“四库全书”  2008-09-08 00:00:00

总人口上千万、分别居住在全国各地的回族和其他民族的读者,终于可以看到一套记载回族历史文化的“四库全书”了 : 由甘肃文化出版社和宁夏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回族典藏全书》,即将面市。这部 235 册的“巨著”,填补了我国历史上无系统整理研究回族汉文

《梳理的文明》:象梳欹鬓月生云  2008-09-08 00:00:00

《梳理的文明》,郑巨欣,陆越著,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8 年 3 月 《梳理的文明》,一本关于梳子的书,也是一本性灵之书。关注梳子这一小物件的历史,传说,制作,日常使用背后的审美取向,作为定情物的民俗含义。作者引用文学艺术,考察民俗传说,结合考古实

《扒着门缝看历史》:“不认错”之怪人杨度  2008-09-08 00:00:00

杨度此人,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自有一笔。不过,以往的历史,提及杨度,当然是没有什么好话的。直到近些年,学术言论日益宽松,对杨度的评判,可说是多样化了。唐浩明先生就曾著有《杨度》一书,较为全面地描述了杨度的一生。当然 , 历史人物的评判,向来是以

《符号中国》:“鸟巢”能否成现代“中国符号”  2008-09-08 00:00:00

由著名作家冯骥才主编的丛书《符号中国》日前在图博会上亮相,在首发式上,冯骥才和丛书副主编、北大教授张颐武一起生动解读了日益成为全球焦点的“中国符号”。在谈到离现在最近的文化符号时,冯骥才认为,鸟巢是现代符号代表之一,但它能否真正成为中国符

叶匡政:孔子是一个语文老师  2008-09-08 00:00:00

我从不敢对语文老师指手划脚,知道自己的这点文字底子是他们给的。文字底子或许早有了,但这文字的血脉,我却在 30 岁以后才慢慢找到。让我的文字有了血脉的,也是一个语文老师,他的名字叫孔子。 孔子首先是一个快乐的语文老师。《论语》开篇强调“悦”、“

金庸与《算学的故事》  2008-09-08 00:00:00

金庸年轻时在《大公报》上写过一篇随笔《圆周率的推算》(后来收进《三剑楼随笔》),里面提到一本《数学的故事》:“我在初中读书时,教我数学的是章克标先生,他因写小说出名,为人很是滑稽,同学们经常和他玩闹而不大听他讲书。他曾写过一部《数学的故事

“杨家将”历史与传说差距有多  2008-09-08 00:00:00

杨家将故事已流传近千年,小说、评书、戏曲精彩迭出。不过,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究竟如何呢?正史上只有三言两语的边关守将,为什么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 ■杨家将是如何走红的 杨家将故事流传了近千年,历久弥新,令人难忘。杨家将故事是如何家喻户晓的?这

趣谈瓷器铭文  2008-09-08 00:00:00

同样的瓷器,有铭文的总比没有的好。多一个铭文就会多传达出一份信息,让人在把玩之际,觉得像是添了一把探索未知秘境的钥匙。 现代社会的人们,可能对广告的狂轰滥炸产生了厌倦,但是假如是在 1000 多年前的瓷器上作广告,那就能让人耳目一新了。唐代的长沙

以“和”为中心:第三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上午开幕  2008-09-08 00:00:00

为期两天的第三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于 9 月 8 日在上海展览中心正式开幕, 300 多名中外各领域学者会聚一堂,共议“和衷共济:中国与世界的共存之道”,这也是第三届世界中国学论坛的主题。 两年一届的世界中国学论坛由上海社科院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联

以“和”为中心:第三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上午开幕  2008-09-08 00:00:00

为期两天的第三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于 9 月 8 日在上海展览中心正式开幕, 300 多名中外各领域学者会聚一堂,共议“和衷共济:中国与世界的共存之道”,这也是第三届世界中国学论坛的主题。 两年一届的世界中国学论坛由上海社科院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联

何中华:中国哲学的原创时代来临?  2008-09-05 00:00:00

晚清以降,西方的坚船利炮对中国的征服,使中国文化的底气不足。国人的历史挫折感造成的文化自卑,妨碍了自己的哲学对话姿态的确立。中国的哲学长期以来处于失语状态,尽管有着大量的言说,尽管有熊十力先生的《新唯识论》和《体用论》,有金岳霖先生的《论

第三届世界中国学论坛8日开幕  2008-09-05 00:00:00

知名学者郑必坚 为期两天的第三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将于 9 月 8 日 在上海展览中心正式开幕,届时 300 多名中外各领域学者会聚一堂,共议“和衷共济:中国与世界的共存之道”,这也是第三届世界中国学论坛的主题。 两年一届的世界中国学论坛由上海社科院和上海
140216818首页 上一页 357 358 359 360 361 362 363 364 365 下一页 末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