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17-18世纪中国学者的旨趣(1)-科技哲学  2002-01-31 00:00:00

摘 要:17世纪中后期,欧洲科学逐渐实现了体制化,并形成以科学为业的学术共同体,与之同时,中国明清之际尽管有许多值得称道的,但基本上属于经验总结型的科学成就,却并没有出现类似的科学体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

试论清代“西学中源”说(1)-科技哲学  2002-01-31 00:00:00

明末由耶稣会士传人的西方天文学和其他科学技术,使一部分中国上层人士如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等人十分倾心。清人人关后又将先后在徐光启、李天经主持下由耶稣会士编撰的《崇祯历书》(经汤若望略加删改,易名为《

关于中国未产生近代科学的原因的几种观点(1)-科技哲学  2002-01-31 00:00:00

【内容提要】中国为何未产生近代科学?这是科学史界长期探讨但又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文对国内外一部分著名学者关于这一问题所提出的一些重要观点作了系统考察和简要分析,由此可深化我们对这类问题的认识。 【英文摘

李约瑟难题究竟问什么?(1)-科技哲学  2002-01-31 00:00:00

【内容提要】本文从李约瑟难题的两个重要表述的翻译问题入手,在考察李约瑟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总体评价和分析他的“近代科学”这一概念的基础上,对难题中两个问题的原始含义作了较详细的讨论,并由此探讨了难题的

近代科学的传入与中国人对科学的误解(1)-科技哲学  2002-01-30 00:00:00

【内容提要】在19世纪,在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近现代科学,把科学视为救国强国的工具,这种观念一直持续至今。但是科学从本质上说是求知活动,科学是在求知精神的激励之下发展起来

近现代中国的科技发展战略选择:1607-1966(1)-科技哲学  2002-01-30 00:00:00

摘要:16世纪末以来,西方科技知识系统地传入中国,中国科学研究的内容、方法、制度及其在社会所扮演的角色均呈阶段性变化。本文讨论“文革”前中国选择科技发展战略的阶段性特点及影响战略选择的因素,并探讨战略对

SARS病原的发现过程及其对中国科学家的启示(1)-科技哲学  2002-01-30 00:00:00

摘 要:中国是SARS的最早发现地和最严重灾区;中国科学家最早展开SARS病原体的研究。然而,中国科学家却未能先于外国科学家及时发现SARS的病原体,而且这不是由于实验装备落后所致。SARS病原体的发现过程给予中国科

试论束星北的学术地位(1)-科技哲学  2002-01-30 00:00:00

摘要:本文从‘宏观’的角度出发,探讨束星北的学术成就,即按著名学者对束星北的评价、束星北发表主要论文的学术刊物的水平、束星北导师的学术地位,以及对束星北学术成就评价不当的分析,说明束星北在其学术生涯中

层子模型前后-关于声称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物理学研究的案例分  2002-01-30 00:00:00

摘要:本文回顾了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在我国对“物理学中的唯心主义”进行的多次批判运动。特别是依据“百花齐放”的方针,对层子模型前后声称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基本粒子理论研究,并指责同行物理学家为“唯心主

一部浮夸的科学家传记-评刘海军《束星北档案》(1)-科技哲学  2002-01-30 00:00:00

作家出版社于2005年初出版了一位记者刘海军写的一部“传记文学”:《束星北档案-一个天才物理学家的命运》[1](以下简称《档案》),引起了广泛的注意,最近还评上了一个科普图书奖。本文讨论《档案》里所述主人公

任鸿隽:一位睿思的科学人(1)-科技哲学  2002-01-30 00:00:00

[摘 要] 任鸿隽的中国现代有影响的、有睿思的科学人。本文仅仅围绕他关于学界和学术研究,中国学术之敝及其原因,中国古代无科学,知识和常识、发明和研究等加以评介,以揭示他的思想的几个富有启发性的侧面。[关键

简论任鸿隽的科学观(1)-科技哲学  2002-01-30 00:00:00

[摘 要] 任鸿隽是中国研究和传播现代科学观的最著名的先驱和成就卓著者之一。本文围绕他关于科学的本性和分类、科学的功能或价值、科学与社会、科学主义和反科学、促进科学发展的途径等议题,比较全面地评介了他的科
41486首页 上一页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下一页 末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