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中原文化之汉字文化  2007-04-20 00:00:00

汉字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的基本标识,也是中华文明的显著标志,并对朝鲜、韩国、日本等国文字文化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连续4000多年的汉字文化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中原汉字史,汉字的产生及其每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几乎都发生在中原

章太炎先生的风骨与品格  2007-04-20 00:00:00

中国近代史上,能兼革命大家与国学大师于一身者并不多见,章太炎先生就是其中之一。章太炎( 1869-1936 ),名炳麟,字枚叔,浙江余杭人。因慕反清思想家顾炎武之风概,更名绛,别号太炎。他反清、反袁、反蒋的革命事迹 以及慧眼独具、超迈前贤的学术文章,

梁漱溟与《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  2007-04-20 00:00:00

梁漱溟( 1893 ~ 1988 )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仕宦之家,梁漱溟的童年始终是在欢快自由的氛围中度过的,其父虽任职清廷,但他的发蒙教育却是当时最开放的中西小学堂,进入中学后,其倔强、顽强的个性日渐形成。中学毕业后,他到当时的《民国报》当记者,痛恨私

何必拿宽袍大袖去作秀?  2007-04-19 00:00:00

所谓“汉服”,首先是汉人或者中国人穿的衣服。我们自己不穿,又何必弄个宽袍大袖的人到奥运会的仪式上作秀呢? 最近有百名学者提倡以“汉服”为奥运礼仪服装,并引用政府文件,要确立“汉服”为“国服”,说得慷慨激昂。汉服问题在网络上的热度再次升温。见

主流文化与多元文化  2007-04-19 00:00:00

大自然气象万千,进化史变换无穷。正因为此,人类社会必然是多元的,也必须是多元的。只有在多元的社会里,政治经济才能全面发展,思想文化才能丰富多彩,人民生活才能美满幸福。多元的政治经济产生多元的思想文化,多元的思想文化又推动着社会进一步地全面

传承发展优秀历史文化  2007-04-19 00:00:00

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一种必需的修养与责任。任继愈、冯其庸、李学勤、芦荻四位著名学者从时代、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高度,对历史文化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本文是根据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历史文化四人谈》一文整理而成,文章内容略有删节,今予发表

《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 永远是最简单的吗  2007-04-19 00:00:00

《论语》是记载孔子与他的弟子、孔子与当时的人们以及孔子的弟子们之间言论的书。当时的人们对于孔子的言行推崇备至。他的弟子和当时的人,一个个跟在孔子的屁股后面,不只把这个圣人的言谈记录下来,而且把孔夫子身体力行的实践都做了备份。他们都知道,这

举国之学  2007-04-19 00:00:00

“ 孔子要活到今天,绝对霸占电视台。胡适、鲁迅活到今天,坦然上电视。 ” 画家陈丹青的这句话正说出了国学大热的现状。 何谓国学?分歧者众。只是就普及意义讲,它应该包容一个国家曾经赖以生存的语言、艺术、思想、文化、历史,它是民族文化的载体。 上个

两问国学  2007-04-19 00:00:00

上个世纪初,国学大师章太炎曾为国学下了一个定义:“一国固有之学”。按照章太炎的说法,国学即一个国家传统的学术、文化。比较而言,这一定义是被人们广泛认可的。百年间,国学这一从传统中走来的学问频频遭遇现实的变迁。事实上,如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

释永信:人文要靠人来传承  2007-04-19 00:00:00

电视剧《鉴真东渡》的热播,使得好多人对佛教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4月7日傍晚,我们在嵩山少林寺见到了该寺第30代方丈释永信,进行了独家专访—— 话题从影视开始 原以为嵩山如泰山一样巍峨,车到山前才发现,这座山看上去如我们的沂山和蒙山一样,是连绵着

古文应历史辩证看待 教育部回应删除《出师表》  2007-04-19 00:00:00

西安市委党校65岁的教授胡觉照上书教育部,建议中学语文课本撤销《出师表》,教育部昨天对此回应,尚没有收到这一建议信。目前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正在修订,其语文组修订负责人称,该建议不会影响标准制定。 胡觉照自称研究三国历史已十五六年。他认为,诸葛亮

河南淮阳丁亥年公祭人文始祖"太昊伏羲"  2007-04-19 00:00:00

4月17日,丁亥年公祭人文始祖太昊伏羲大典在淮阳太昊陵隆重举行 长眠着太昊伏羲氏和肇始中华远古文化的羲皇故都——河南淮阳迎来数千海内外华夏儿女的拜谒 四月十七日,长眠着太昊伏羲氏和肇始中华远古文化的羲皇故都——河南淮阳迎来了全球华人的朝拜。由河
140216818首页 上一页 817 818 819 820 821 822 823 824 825 下一页 末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