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王国维集》、《闲情偶寄·窥词管见》国学读本出版  2009-03-12 00:00:00

记者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获悉,历时数年完成的国学读本《王国维集》和《闲情偶寄·窥词管见》日前由该出版社出版发行。 据了解,《王国维集》共4册,收有王国维文学、美学、哲学、文化学的全部著作,同时,选录了其历史学、古文字学的精华作品,所选录的史

宋太祖的“秘密誓约”: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2009-03-12 00:00:00

宋太祖立下秘密誓约,证明这个开国皇帝确有政治远见,其誓约不仅是保证言路畅通和监察权实施的重大措施,也体现了封建专制时代难能可贵的进步—— 据陆游《避暑漫抄》记载,宋太祖称帝的第三年,即建隆三年 ( 公元 962 年 ) ,“密镌一碑,立于太庙寝殿之夹

解密:历史上是否真的有香妃其人  2009-03-12 00:00:00

香妃旗装像 VS 影视剧中的香妃形象 清末以来我国的稗官野史和民间传说中一直流传着一个关于香妃的传奇故事。这个故事广为流传,以至于连外国的一些词典中都出现了有关香妃的词条。 民间关于香妃传说的版本很多,总起来大致有两种。在蔡东藩的《清史演义》、

台籍代表建议两岸联手为中文繁体字“申遗”  2009-03-12 00:00:00

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台籍代表建议,研究两岸携手就中文繁体字共同做好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加强大陆的中文繁体字教育,使两岸中华儿女共同维护中华文化遗产。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北京市委常务副主席陈军代表说,近日台湾民间组织“中文数字化

国图馆长:借鉴奥运思路 将牡丹等4种花推为国花  2009-03-12 00:00:00

今年适逢建国 60 周年大庆,两会上关于国花的提案与议论不在少数,在各种意见中,牡丹占了主流,代表们认为,唯有牡丹真国色。到底哪种花能当得起“国花”之名?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图书馆馆长詹福瑞大胆提议:“不妨将牡丹、莲花、菊花和梅花作为组合

文科需不需要一级岗教授?繁荣文科要制度上落实  2009-03-12 00:00:00

——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 “自然科学有三大奖,但人文社会科学没有大奖;自然科学领域有两院院士,而人文社会科学没有院士;这两年,国家进行人事制度改革,理工科的院士自动进入一级教授岗,但人文社会科学的一级教授岗位至今尚未落实。

政协委员建议设立“海外中华善本回归工程”  2009-03-12 00:00:00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十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希望国家能建立“海外中华善本回归工程”。 据陈力介绍,目前大量中华典籍流失海外,总数达数百万册 ( 件 ) ,这些中华典籍现主要收藏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藏书机构或私人手中,包括甲

委员专家热议传统节日文化:“端午黄金周”可行否?  2009-03-12 00:00:00

11 日上午,热烈的掌声、赞许的笑声回荡在国务院参事室一间普通的会议室里。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室主任陈进玉,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冯骥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何星亮,以及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袁行霈,馆员王尧、

为何设国家读书节? 民族精神境界取决于阅读水平  2009-03-12 00:00:00

设立国家读书节:建书香社会 育智慧国民 编者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在中国政府网访谈室同海内外网友在线交流时说:“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我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他赞成网友设立全国读书节的建议,

中国2008年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评选揭晓  2009-03-12 00:00:00

中新网北京 3 月 11 日 电 中国社会科学院今天公布了 2008 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评选结果, 386 种刊物榜上有名。 与 2004 年的上一次评选相比,本次入选的核心期刊数增加了 42 种。在全部 386 种入选期刊中,获得蝉联的 301 种,淘汰率为 12.5% 。社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回应:国家尚无恢复繁体字计划  2009-03-12 00:00:00

全国政协委员潘庆林在“两会”上提交的“逐步恢复繁体字”提案引发广泛争议,昨天教育部语用司负责人回应称,简化字作为我国公务活动、公众服务场合等四大领域使用的规范文字,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在法律未做修改的前提下,简化字的使用规定不会调

从古代汉语的演变看民族关系的发展——对话语言学家余志鸿  2009-03-09 00:00:00

自人类诞生后,由于生存和交际的需要,不同人类群体分别形成各自的信息交流符号系统,在此基础上,又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民族。语言与民族产生的时序性可表述为:人类——语言——民族。语言是民族的特征,是民族的依托,也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基
140216818首页 上一页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下一页 末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