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四十三章》以否定的或负的方法为基础,提出的以“贵柔守雌”为特征的处世思想。他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七十六章》)“徒”读为途。柔弱是生存之路,坚强是死亡之路,《老子》由此得出结论说:“柔弱胜刚强。”(《三十六章》)《老子》特别推崇“水”的性格,在《老子》一书中,几次对水进行赞叹。如“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八章》)“天下莫柔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七十八章》)“易”,更易,代替。因此,《老子》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水为天下之至柔,没有 固定的形体,但能无所不到,奔流在最坚硬的东西之中,再坚硬的东西都会被水所消损。《老子》还特别强调雌性的性格。认为“天下之交也,牝恒以静胜牡。”(《六十一章》,据《帛书》)所以要“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二十八章》)
《老子》提出“贵柔守雌”思想的主要目的,是要使人知“无为之有益”。(《四十三章》)他认为最高的“德”便是“无为而无不为”(《三十八章》),原作“无以为”,据俞樾产改)。他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三十七章》)与道相比较,人是有为的。因此,要做到象道那样,就要“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四十八章》)《老子》还强调不争。“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二十二章》)不争才能“几于道”。
《老子》讲“不争”、“无为”,目的是为了争,为了为,只不过是要以不争的方式来争,以无为的方式来为。要以“柔弱”胜“刚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正体现了这一点。《老子》以“贵柔守雌“为特征的思想,对中国文化有极其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