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关于和同的观点与史伯、晏婴是基本一致的。他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即言君子能用自已的不同意见来补充别人的不足或纠正别人的错误意见,却绝不盲目附和;小人相反,只是盲从附和,却不肯表示自己的不同意见。对此.晏婴也曾有过类似的论述:“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左传•昭公二十年》)“可”,正确或肯定。“否”,错误或否定。言君所认为对的,如果其中还有什么不对的,臣应该指出那不对的部分,使对的更加完善,君所认为不对的,如果其中还包含着对的,臣应该指出那对的部分.把不对的完全去掉,这就是和。如果君认为对的,臣也附和说对;君认为不对的,臣也附和说不对,就是同。孔子的观点是晏婴观点的继续,并且进一步把和与君子、同与小人联系在一起.赋予和同不同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