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Scientific Aesthetizing and Scientific Cognition(1)-科技哲学  2002-02-03 00:00:00

Abstract: Scientific aesthetizing has psychological, cultural, epistemological, and methodological functions in scientific practices, offers a great motivation for the scientist to make scientific inq

科学是什么?(1)-科技哲学  2002-02-03 00:00:00

摘 要:本文从各个角度涉及中外学者对科学的定义,探讨了作为知识体系、研究过程和社会建制的科学的内涵和外延,在此基础上给出作者自己的简明定义。关键词:科学 科学的定义 科学的内涵和外延科学 是人类文明和文化

П.В.科普宁 俄罗斯科学哲学的开拓者(1)-科技哲学  2002-02-03 00:00:00

[ 摘 要 ] П.В. 科普宁是苏联时期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一生共发表了200多种作品,始终坚持唯物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积极倡导“科学研究的逻辑”,从而开创了富于特色的“基辅学派”,为俄罗斯

探照灯与数学因素——对波普尔与海德格尔科学诠释学思想的比较(1  2002-02-03 00:00:00

摘要:波普尔的“探照灯”说和海德格尔的“数学因素”概念都旨在揭示自然科学的诠释学特征;前者的诠释学思想是方法论的,后者的诠释学思想是存在论的,如能融合两者的“视域”则是科学哲学之大幸。关键词:探照灯

对自然科学的诠释学解读与自然科学诠释学(1)-科技哲学  2002-02-03 00:00:00

摘要:对自然科学进行诠释学的解读未必就是自然科学诠释学,也未必认可自然科学诠释学;但,自然科学诠释学一定是对自然科学的诠释学解读。自然科学诠释学有哲学的和非哲学的;属于哲学的自然科学诠释学又有存在论上

自然科学如何是诠释学的?(1)-科技哲学  2002-02-03 00:00:00

摘要:近代科学革命以前的自然科学是诠释学的。就近现代自然科学而言,在存在论的意义上,它完全是诠释学的;在方法论的意义上,它的基础是诠释学的,但常规的自然科学研究却不是诠释学的。关键词:自然科学 诠释学

八十年代以来国外哥德尔研究综述(1)-科技哲学  2002-02-03 00:00:00

哥德尔(Kurt Gdel,1906—1978)在20世纪上半叶短短十年间(1929-1939) 就使数理逻辑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他的思想对逻辑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算法信息论、哲学和认知科学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王浩(Wang Hao)曾

建构科学知识社会学的与境分析(1)-科技哲学  2002-02-03 00:00:00

70年代兴起的科学知识社会学(SSK),在20世纪后期算得上引领西方学术思潮的大手笔了,只是直到世纪末,在各流派纷呈的多彩图景中这浓墨重彩的一笔才渐入国人视野,但由于国内主流知识界先入为主地将SSK定位在了反科

科学知识社会学的集体认识论和社会认识论(1)-科技哲学  2002-02-03 00:00:00

我曾在《建构科学知识社会学的与境分析》一文中,主张区分科学知识社会学(SSK)学者的社会学抱负和哲学抱负。在我看来,一方面,SSK引入社会学纬度说明科学知识,不同于哲学家之处在于把一种建构论与经验主义联系起

哥德尔定理及其哲学义蕴(1)-科技哲学  2002-02-03 00:00:00

1. 哥德尔其人假如让人们列举出20世纪影响人类思想的十大伟人,恐怕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图灵(Alant Turing)、哥德尔(Kurt Gdel)和凯恩斯(John Keynes)应榜上有名,事实上,这四位也恰是2002年

科学解释的语境—意向模型(1)-科技哲学  2002-02-03 00:00:00

对世界做出解释是人类科学实践活动的重要目的。而研究揭示科学解释的一般方法和特点、科学解释的一般标准、科学解释与非科学解释的区别,对科学解释做出认识论或知识论层面的建构和评价,则是科学哲学的中心任务之一

科学实践哲学视野中科学观念的负面影响(1)-科技哲学  2002-02-03 00:00:00

摘 要:科学观念是价值负载的,可以对人类精神产生现实的负面影响。科学观念可能产生退步;可能导致非近代科学形态的其他知识和非认知的精神状态方面的损失。这种负面效应不可能仅仅通过科学自身的发展来消除,需要
41486首页 上一页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下一页 末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