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吴宓冒险“偷书”记  2007-06-20 00:00:00

著名学者吴宓曾经冒险“偷书”,这是吴宓自己在日记中记下来的。其缘起,在于“文革”初期红卫兵抄家。 重庆的抄家,是从 1966 年 8 月下旬开始的,由“毛泽东思想红卫兵”和赤卫军进行。抄家对象名单,一般是由各地区各单位党政领导和公安派出所拟定的。 吴

离去100年的秋瑾  2007-06-20 00:00:00

晚清,遭逢“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变法,革命,风云际会,一时人杰。谭嗣同以血醒世,可逃生而拒逃,慷慨赴死;陈天华奋身蹈海,以警国人;邹容 19 岁就以《革命军》一书蜚声海内外,捐躯时不过 21 岁;林觉民书别爱妻举义羊城埋骨黄花岗;彭家珍以玉石俱焚

明清之际的布衣奇士傅山  2007-06-20 00:00:00

在明清易代的大变动、大战乱时期,中国涌现了一批忧国忧民的志士仁人,傅山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位。傅山( 1607 ~ 1684 ),字青主,号公它、侨黄、布衣道人、酒道人等,祖籍由大同移居忻州顿村,终落籍太原阳曲西村。傅山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友人毕振姬

大学历史课本被指史实有误  2007-06-20 00:00:00

新京报讯 作为全国高校本科生公共必修教材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已于今年春季进入各高校课堂。 近日,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周育民在学术批评网发文,认为这本书“存在一些硬伤和缺陷,希望编写者尽快进行修订”。

具有强烈“中国风”的九大硕士专业  2007-06-20 00:00:00

如同“中国风”逐渐走强一样,一些带有强烈中国特色的硕士专业正在崛起,慢慢引起众人的广泛关注。在这些专业中,有古典传统的、有中西结合的,也有“洋为中用”的,都与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密切相关,在学术研究、实际运用中都带有浓烈的中国个性

两岸专家学者端午聚山城重庆 研讨中华传统文化  2007-06-20 00:00:00

中新社重庆 6 月 19 日电 第五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今在渝开幕。来自海峡两岸的 250 余名专家、学者相聚西部山城,就多元一体的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建设展开深入研讨。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叶圣陶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华

两岸专家学者端午聚山城重庆 研讨中华传统文化  2007-06-20 00:00:00

中新社重庆 6 月 19 日电 第五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今在渝开幕。来自海峡两岸的 250 余名专家、学者相聚西部山城,就多元一体的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建设展开深入研讨。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叶圣陶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华

苏东坡:历史的淘洗  2007-06-19 00:00:00

为了写作三种版本的鲁迅传,最近阅读和重温了古今中外的名人传记。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当然在重读之列。这本传记难怪是林语堂先生最得意之作,如作者本人一样爽快, 20 年前初读时就感到富有豪气。如今重新细品,却化出两个关键词:历史与淘洗。 什么

袁枚会吃,斯人也而有《随园食单》  2007-06-19 00:00:00

吃是一种享受,会吃,是一门学问,而提起笔来写吃,写得令人读起来,津津有味,口舌生香,那才是作为一个美食家的最高境界。 袁枚( 1716-1797 ),清乾隆年间江左三才子之一,一个绝对的享乐主义者,更是一个不可救药的美食主义者。他极其会吃,善吃,能吃

当前“国学热”兴起的主要原因  2007-06-19 00:00:00

当今中国大地上出现的“国学热”,已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当前兴起的这股“国学热”?换句话说,为什么在当前的中国,“国学热”能够兴起?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促成了当前“国学热”的兴起。 ■ 中国近年来经济的持续发展引发了国学热 这次

西晋治世为何昙花一现  2007-06-19 00:00:00

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曹魏以来推行的门阀世族是西晋迅速沦为乱世的罪魁祸首。门阀世族的政治特权致使西晋的人才屈指可数,寥若星辰。 公元 280 年,西晋灭吴,结束了自东汉末年八、九十年来的分裂割据局面。重新统一全国之后,西

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在渝举行  2007-06-19 00:00:00

第五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于今天在重庆隆重开幕,此次研讨会将至本月 22 日结束。 本届研讨会由叶圣陶研究会、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来自海峡两岸及香港的专家学者、知名人士共计二百五十余人参加,层
140216818首页 上一页 778 779 780 781 782 783 784 785 786 下一页 末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