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大学历史课本被指史实有误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7-06-20 00:00于哲学网发表

 

 



    新京报讯  作为全国高校本科生公共必修教材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已于今年春季进入各高校课堂。

     

    近日,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周育民在学术批评网发文,认为这本书“存在一些硬伤和缺陷,希望编写者尽快进行修订”。该书编写组首席专家、北京大学前副校长沙健孙表示,“《纲要》修订时将听取各方意见加以完善。”

     

    周育民:清朝海关的统计方法有误

     

    周育民对《纲要》中五处史实提出了异议,他表示,《纲要》第21页称,“关税自主权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主权。《南京条约》却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要由中英两国‘秉公议定则例’,这就开了所谓协定关税的恶例,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1843年制定的协定税则,竟把进口税率压低到‘值百抽五’,即5%左右。”而实际上,《南京条约》中“秉公议定则例”一语不是协定关税的法源依据。对这个问题,武堉干先生早在1930年出版的《中国关税问题》(第17-18页)一书中就有所论析。后来,丁名楠等编著的《帝国主义侵华史》第一卷,也提到了条文本身本无规定必须与英方协商的意思。

     

    《纲要》第22页称,“中国的对外贸易,从1865年开始出现入超。在这以后,除1872年至1876年这5年曾一度小量出超外,一直是入超,而且逆差数额越来越大。据统计,1865年至1868年间,每年平均入超750万海关两。1890年至1894年,每年平均入超更增加到34 00余万海关两。洋货的大量倾销,使得中国民族企业的产品和传统手工业品受到排挤。直到1883年,毒品鸦片一直占进口货物的首位。”对此,周育民认为,19世纪的中国海关统计方法夸大了进口货值而缩小了出口货值。1889年,海关当局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在每年贸易报告中都附加了一个修正统计数字。郑友揆先生在1949年前就有专论指出了这个问题,早已是中国经济史的常识。

     

    周育民还对“15世纪,西方冒险家远渡重洋的环球航行和随之而来的征服掠夺,揭开了近代殖民扩张的序幕。”一处的时间提出了不同看法,他认为准确时间应该为“15世纪末,16世纪初”。

     

    另外,周育民表示,英国19世纪往中国疯狂输入鸦片,并非像《纲要》中所称“为了改变贸易逆差”,而是为了牟取暴利。

     

    出版社:《纲要》与一般专业历史书不同

     

    《纲要》责任编辑范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纲要》是公共课教材,与一般专业历史类书籍不同。它必须体现马克思主义史学观。

     

    “有些学者有异议只是一家之言,《纲要》不可能面面俱到。”范军称,编这本书足足花了三年时间,稿子至少审了三十多次,引文都有详细记录。

     

    《纲要》是以革命的范式为主线,采用的是主流依据和观念,对史料、观点的取舍非常严格。

     

    沙健孙:修订时将听取各方专家意见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龚书铎称,就学术问题公开讨论很正常,这样的事情以前也有。《纲要》是专家组十几位成员集体的成果,参与编写的都是搞近现代史的。至于是否会在修订的时候参考周育民的意见,龚书铎称,“这说不好,不是我一个人的事。”

     

    该书编写组首席专家,北大前副校长沙健孙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我没有看到周育民的文章,《纲要》修订时将听取各方意见加以完善。”记者还采访了正在使用《纲要》的高校学生,某高校学生称,给学生上这门课的是马列主义学院的多名老师,使用的就是这个课本。他表示,“我的感觉是,这本书里面一些说法经不起推敲,问题挺多。”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